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教育教学研究

高 照:再话伯里曼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2-03-01

曾发拙文《理解伯里曼》,目的试图从学说的高度,去理解伯里曼的几个美术技法观点。一、人体是由若干体积所构成。二、人体的若干体积之间,是以卯榫结构相接。三、产生光影、明暗和调子,本源于人的个体形状的大小与起伏的结果。四、伯里曼以文图并荗的方式,论述了人体与着衣的关系。并总结和概括了有关衣褶的7种类型。

  至于具备何种条件,才可学习伯里曼?我认为,只有理解了伯里曼上述的基本观点,向他学习,才有可能克服盲点,增强自觉,收到相应的成效。

  这里说点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记得在初得一本伯里曼的《人体结构》时,大家都说“好”,当然,我也说“好得很!”至于究竟好在哪里,还真不知道。出于学画的本能,我也如做个“誊文公”只抄文字不管意般,不管文字,只看画地照本临画而已。由于临摹,不见成效,对它也就日渐淡然!老实说,当时为啥临?临什么?很盲目。要讲效果,不说零,却是微乎其微。直到执教之后,成为人师,不懂无法装懂,方通过前辈的教辅,自己的努力,才约略知晓了其中的些许奥妙。

  我的体会是,学习伯里曼,首先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知识,要有个初步的理解与把握。什么叫“初步”?就是要有一定的人体解剖结构的理论基础,至少有个常识性的把握,才有可能进一步弄懂这个伯里曼。所以伯里曼的学说与图谱,并非一般初学者,就能够无师自通,仅凭自学,直接临摹,即可汲取的。

  伯里曼人体结构的技法表现,特别以图谱的生动而取胜。欣赏者往往被其活泼灵动的造型手法而吸引。然而,值得提到的是,大家必须明白,书中的不少图例,与一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写意”的手法,来表白与传授某某理念和技法的。因是“写意”,图谱的生动,增强了它的绘画性和艺术性,但也分散了我们,在技法上对其科学理解的注意力。特别对于初学,在临摹“写意”范画时,因不解其意,临之走样。反而事倍功半,甚而适得其反。

  看来初学者,只有在导师的正确引领下,知晓有关人体解剖知识,且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之后,来学习与领略某一图谱的旨意,再加以体会与临摹,方是可取的学习方法。也只有如是地解其意向,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提示的是,伯里曼的图谱,并非都很准确到位,幅幅经典。书中图例,多为写意的性质,绘画夸张的手法,使某些范图,往往带来一定的随意,而欠严谨。所以其中并不排除一些稍逊、乃至错误的图例,我们只能不盲从地、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方是。

  严格地说,伯里曼这本美术技法专著,并非一定是美术高中或美术培训学生的参考读物。它倒是美术院校的大学生,更是研究生学习人体技法与画家们从事人物创作的良师益友。

  借此顺便说点有关广西出版的那本《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的看法。

  本书能原汁原味地、全面地把伯里曼的人体技法专著,再次及时地献给我国美术界,予广大读者以助益,该是值得称道的。然而,这毕竟是本西方的读物,在某些方面,它与东方的理念,略有距离。因此,出版时倘能再作编译,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为会好些。此外,译者看来并非是精通人体解剖结构的行家,且似乎译文又未能与有关专家作进一步的沟通与切磋。故而发生了不少解剖术语上的不当或错误。加之译文阐释的欠精与生硬,在信、达、雅的表述上,不免受到影响。坦率地讲,画画的,一般不太愿多看文字。倘在书中,再遇不解的字句,只能仅靠“看图识字”去琢磨,那是肤浅的。这对人体结构的深度理解与把握,是个损失。面对本书的文字,不要说中学生普遍反映不懂,即便大学生、美术家也会一头雾水!这里的译文,失却了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画史中的品第与写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美术文献与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画史中的品第与写作
世界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德里达的幽灵们与解构的艺术实践
中外美术教育对接的样本
黄华三:因材施教是美术教学的关
解读“创意摇篮”
中国书画钤印的艺术性
薛永年:美术理论、强国战略与文
早期“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