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教育教学研究

私人博物馆:艰难的担负 无奈的坚守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01
“收、藏、鉴、赏,赏是最高境界,却也是做的最不到位的地方。”

  收藏界里有“片儿白”称号的白明向同道们诉苦。他的同道是18名来自海内外的私人博物馆馆长,其中有专门从新西兰越洋飞来、收藏劳斯莱斯古董车的藏家周勇,成都的民俗收藏大家赵树同教授,被称为收藏界诤友的,《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的作者吴树先生。

  2010年6月26日这一天,由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主办,兰茶艺坊、太和文华协办,新浪收藏频道独家网络支持的“首届中国私人博物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讨论非常激烈,馆长们都有相见恨晚的感慨,会议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才最终散去。

  改革开放30年,一批中国人有了深厚的财富积累,开始深入文化收藏领域。他们往往以个人兴趣出发,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资金变为珍爱的藏品。这其中有责任心的藏家还把藏品拿出来,做成博物馆供公众参观,为社会服务。一些博物馆在当地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

  但由于现实的困境,这些私人博物馆的日子普遍不好过,藏品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被严重低估了。

  论坛上,私人博物馆馆长们都有一个共识:“藏品是社会的,是文化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喜欢到责任

  收藏做到私人博物馆这个级别,就天然的拥有了很多文化、社会的责任。

  五岳散人是著名的媒体评论家,但很少人知道,他自小习武,收藏了很多古代兵器,包括戚继光抗倭时代研发的“戚家刀”。不论是在国内游历还是到国外,五岳散人都喜欢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看得越多,让他越感叹:“在英国、法国等国家,逛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在博物馆里参观、学习,享受着文物、展品带给他们的欢愉。”

  在国外的博物馆里,五岳散人经常听到参观者问讲解员的问题是:“这是哪个文明时代的物品呢?”但是在国内的博物馆里,参观者却常常讨论,这物件值多少钱!

  “实际上,收藏往往是苦行僧,文化这东西本来就是寂寞的。现在社会注重奢侈的生活导向对我没有诱惑力。”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深有同感。

  很多私人藏家收藏的最初动因都是喜欢,然后就是一种不忍“好东西流失”,抢救文化的责任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树同是刘文彩庄园内著名雕塑“收租院”的主创,因为工作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就接触到大量的民俗文物,比如皮影、雕花床、庙牌等,因为担心这些被汹涌的政治运动毁掉,他一有机会就收购、收集,积累到现在已经有皮影近20万件,雕花床数百个,还专门捐出几万件给中国美术学院做了一个皮影博物馆。现在这些珍贵的皮影成了价值无法估量的教材和文化遗产。

  周勇收藏了近50辆劳斯莱斯古董车,他收藏的初衷是“为中国人出口气”,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诸多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被天价拍卖,远在美国的他很是生气,出于复仇的心态,他买了西方最牛的古董车。西方人用暴力抢走了中国的文物,而中国人用正规手段买走了西方的宝贝,这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收藏家,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引导收藏界,对收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社会上一切把藏品货币化,但我认为如何重新定义收藏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我看来收藏还是研究、鉴赏、弘扬传承文化,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纯的商业价值。”玉道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杜平说。

  谁来保护私博

  私人收藏都是国家收藏的有力补充。国防大学军事专家黄宏少将认为,私人收藏对于保护国家文物功不可没,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流落民间,如果国家博物馆要从民间购得藏品,程序很复杂,收购需要多方专家反复论证并提出不同意见,回购藏品不免会有打眼的时候还要承担责任,回购的积极性并不高。不仅如此,当出售者得知收购者是国家博物馆时,往往价格会翻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而私人收藏则让流落民间的珍贵文物、藏品有了很好的安身之处。

  事实上,民间有很多藏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国家博物馆收藏往往需要够一定的级别,而收藏是有不同层次的,很多“小物件”更能代表中国文化,诸如皮影戏这类东西,如不进行抢救性保护,很可能失传。

  私人藏家依靠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收集保护了大量的文物,有价值的民俗、民族遗产,并力所能及的进行了推广、传播。

  但很现实的问题是,私人博物馆没有国家扶持,更面临着很多法律的限制、现实的约束。多半经营困难,艰难求生。辛苦收集整理的,成系统的藏品又面临着重新流散,甚至被毁掉的危险。

  私人博物馆保护了很多珍贵的文化精品,为文明留住了根系。但谁来保护私人博物馆?私人博物馆面临的实际困难如何解决,私人博物馆如何传承、开发、发展?这些问题都深深困扰着每一位参加论坛的的私人博物馆馆长。

  睦明唐古瓷片标本博物馆馆长白明人称“片儿白”,收藏了几万片瓷片,有很高的媒体知名度,但他的博物馆也面临着很大的窘况:“我现在的策略已经养不起我的博物馆了,这个博物馆需要没完没了的投资,而我就是投资方。”尽管如此,他对此依然乐此不疲,“我认为收藏应该是四个境界‘收、藏、鉴、赏’,而唯有赏字境界最高,却做的最不到位。”

  在赵树同看来,“以馆养馆”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发文化创意产业,跟产业结合,吸引投资,博物馆活了,藏品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但这一切都需要政府和官方的引导,更需要媒体,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否则中国的私人博物馆还会陷入“因藏而兴,为藏所累,被藏所困,藏散馆亡。”的恶性循环中。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画史中的品第与写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美术文献与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画史中的品第与写作
世界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德里达的幽灵们与解构的艺术实践
中外美术教育对接的样本
黄华三:因材施教是美术教学的关
解读“创意摇篮”
中国书画钤印的艺术性
薛永年:美术理论、强国战略与文
早期“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