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批评

一笔一墨总关情——陈华人物作品简析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左左 发布时间:2015-05-02


陈华的画作《北方春来早》

      陈华先生笔下的关东老乡题材是我最喜欢的系列。喜欢关东浓浓的乡情,老乡脸上憨厚朴实的微笑,农闲时卷着草烟聚在一起闲谈的惬意。黝黑的皮肤,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双眼,健爽的关东风情吸引着每一位欣赏者驻足。

      观看陈华先生的画,总有一派粗犷、直爽的人物性格情怀在里面,还有一点乡情,一点生活的感悟,一点思古的余绪,一点淡然处之的诙谐,这便是他作为一个画家对于周围生活环境的细腻感触。在创作中他深知关东父老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爱好,也能将人物的个性表达的如此真实,但从不刻意的描画他们,因为他笔下对于家乡的认识是自然的,淳朴的无须文化的外在修饰。《北方春来早》《北方印象》等画作很好的呈现了陈华先生的用笔内涵。

      在陈华先生的艺术创作中总是很明显的体现着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之主题,其作品中也洋溢着深深的热爱之情。面对家乡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不是去简单地面对生活,在纸上事无巨细地“模仿”生活,而是以再创造的态度,再体验生活的本质,使自己的笔墨抒写与艺术规律相对应,再将深思熟虑的意象与意象的空间关系转换为笔墨形式与秩序,以“实写”和“虚写”的方式完成情景的整体营造,在虚实、浓淡、干湿、有无之中实现题旨意蕴的传达和美感境界的体现。


陈华的画作《春叙

      那是农忙之前亦或闲暇之时的聚会,或许在讨论来年的庄稼,更或许只是闲谈。陈华先生的笔墨中有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和热情,没有对于季节的、对于秋季收成好坏的发愁。他们是北方的汉子、是关东的脊梁,他们是庄稼地里的英雄,生活中的前行着和探索者,更是一家老小的依靠。所以,陈华先生将线条拉长放大,以一种独特的变形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厚实和豪爽,用厚重的水墨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心思展现的淋漓尽致,欲说还休。

      陈华先生描绘了传统农民对乡土人情的热爱,对农忙季节的期许。他的作品题材单纯,人物简练而憨实,墨色透明轻松,对水分的把握得心应手,墨色或交融或各自为营,用笔追求厚重朴实的人物本质表达,于种种变化中打造了关东乡亲之间的邻里情、乡亲情,他写实的气质与他的笔墨很是相近,这便给了欣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追忆自己故土的情深。


陈华的画作《北方又一春》

      除了关东老乡的题材,我们还看到陈华先生以线条为表现形式塑造了古代仕女人物形象。他把线与形、形于墨作了和谐的处理,使写意人物画在“形神兼备”中体现出一种鲜活的特点。他的创作虽然始终坚守“写意”的原则与中国画的水墨意蕴,但他在不动声色之中融入了素描的造型因素、水彩的润泽效果以及若干油画的团块关系,在特定的结构之中给人物以适度的变形、夸张,使画面更具有让人深长思之的意味。

      面对陈华先生的仕女人物画,总为洋溢其间的“韵”致所吸引,有一种“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感觉。画中之“韵”,极富流动之感;所谓气韵氤氲,画面之气息与意境想融合。纵观陈华先生的仕女人物画,那手捧书籍立于蕉下的或三三两两相伴的亦或是独自漫步园中优雅而美妙的女子。如果把书籍和情丝说成是女子主体的话,那么每个女子几乎为这份闺中情诗而来,为书中的情思而嗔、而忧、而喜、而注目、而凝思、而静听;几乎为情而痴,为思而憩、而息、而低唱、而回眸、而整妆;几乎都处于不直即曲的水之湄。陈华先生将黑、白、灰的水墨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似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朦胧之感,水汽之感,配以芭蕉、竹子为衬托却无半点轻佻之意,则更显的画中女子的柔美、婉约,无寒俭之气,却多了几分娴静之容;虽然表情中饱含幽思,却无凄凄惨惨之戚,实为悠游自在之欢。如此画作,即便是观看画作的现代女子,也变得恬静而娇美。陈华先生的仕女画作宛若《诗经》中走来的佳丽闺秀“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给人一种清新的古韵之气。
 


陈华仕女人物画《冷雪林中》

一笔一墨总关情——陈华人物作品简析

 
  编辑推荐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
·Jackson Arn:我们谈论艺术的方
·秦兆凯:当代艺术的困惑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彭贵军: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
·一种介入式关系的疼痛 ——谈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艺术
·该亚重临:从“大写”的科学与艺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陈胜祥抽象绘画——震撼人心的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
江梅:吴冠中艺术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廊没能力代理艺术家?
文化的交叉点:论吴冠中的艺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鲁虹的当代艺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十年来
念珠和笔触
双眸凝视的《天问》――与王劲松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