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批评

似曾相识的风景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3-10-15

 Dé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既有可能来源于某种脑海中的虚构情景或是潜意识,抑或是对于梦境的记忆。

  现实场景的视觉信号与潜在的记忆抑或想象场景发生了错位显像或场景叠加;就像在艺术创作中,被看到的所谓的“现实景象”,表现为作品即带有了不同的“精神景象”,比照现实亦或内心,这景象都是“似曾相识”。可能正是这两种景象的差异,体现了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和哲学思考的所在。

  似曾相识的风景,即错位于“现实”与“精神”之间的景象.

  人去盘空的餐桌,集体窥视的人群,列队行进的乐队,杂蔓丛生的灌木……一幅幅貌似无聊甚至无意义的本不能称为风景的景象,正是出于生于82年的年轻艺术家涂曦。在他的近期作品中,这些大大小小仿佛梦境一般没有色彩,又仿佛梦境一般虚幻,他用黑白灰的笔触和冷色调的大片平涂,构筑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清冷梦境般的“现实”,无聊与疏离背后透露出隐隐的不安;荒芜的场景与无意义的行为揭示了生存的荒诞。

  艺术家在努力的去除侵染到“现实”中的眩迷色彩;忽略人们堆积在脸上的硅胶表情;拔掉混杂在路边的塑料花草;让现实脱掉外衣裸露出来。也只有看到了真实的骨肉,伤痛了,怜惜了,放弃了虚伪,我们才能够本着现实,依着我们的祈愿,在心中画出真正的风景。

  透过艺术家表现出的冷峻抑或疏离,甚至是一丝绝望,其实我们能够看到的却是一种渗透其间的大的关爱。

  在大的情怀之外,如果关注一下小的细节,即可从涂曦的近期作品中观察到:人作为一种主体的渐渐离场,还有带有审美倾向的主观线条和笔触的逐渐隐去。艺术家正是通过这种所谓的离场和抽离,这些刻意空置或是虚化的主体、大面积铲除笔触的画面,试图找到相对客观的人类生存的物象痕迹或内心真实。

  就像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一样,大家都面对着现实社会中看似正常的一切,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正常的,他们生存其间,或麻木不仁,或怡然自乐。但涂曦始终顽固执着地,用画面将其中的荒谬表现出来, 通过内心保持着对这个社会的独立思考、自省和批判,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就这样,艺术家远远地凝视着那些丰盛之后的杯盘狼藉,亦或是那些繁荣之后的一地荒芜,冷峻地描摹出内心的风景。

  一切,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
·Jackson Arn:我们谈论艺术的方
·秦兆凯:当代艺术的困惑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彭贵军: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
·一种介入式关系的疼痛 ——谈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艺术
·该亚重临:从“大写”的科学与艺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陈胜祥抽象绘画——震撼人心的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
江梅:吴冠中艺术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廊没能力代理艺术家?
文化的交叉点:论吴冠中的艺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鲁虹的当代艺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十年来
念珠和笔触
双眸凝视的《天问》――与王劲松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