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批评

“土鳖”吐槽“洋艺术”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3-03-07

近日,在湖北美术馆展览大厅,从二楼到四楼,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晾衣服”场景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围观。这件由某著名雕塑家精心制作的大型装置作品《收藏洗晒》,因与美术馆神圣严肃的环境和气氛极不协调,而遭到观众和网友的吐槽。有网友直言:“我就是个土鳖,无法理解这些个内涵”,并声称要“远离艺术做正常人”。也有网友坦言:“这样的想法没啥子稀罕,只是俺们没有这样的展示机会”。连日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纷纷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许多网站则迅速转载。

  该作者确实创作过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在艺术圈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对于《收藏洗晒》这样的装置作品,尽管颇有一些想法和思考,又费了不少心血去收集和布置,尽管刚刚入围号称中国“奥斯卡”的“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2012)”的初评,尽管附有评委的激情诠释:“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引起大家对这一司空见惯的普通生活现象的思考”,却仍然不敢恭维。作者试图通过陈列搓衣板、洗脚盆、衣帽木箱子和展示晾晒的衣物等生活中的现成品表达创作意图。该装置作品除营造了一种不协调的现场气氛以外,也无太多别的什么引人之处。作品中那些“晾晒”的衣服,其色彩、花样、款式和面料,同今天城郊或城乡结合部小巷里随处可见的并无两样,很难体现出作者所声称“八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即便能够反映出那个特殊的年代,并且如作者所愿唤起了“观众们对过去市井生活的回忆”,又将如何?作品虽然试图揭示那个时代的某种社会现象,却仅仅停留于现象的表层叙述,没能触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审美碰撞的文化现实和矛盾焦点,所传递出的思想信息较为模糊和单薄,缺乏应有的视觉力度和文化深度。

  装置艺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国家,是当前西方最时兴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对艺术圈内人而言,装置艺术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鲜事,而在缺乏美术史知识的圈外人眼里,这无疑是一种“稀罕物”。近些年来,一些中国的装置艺术以其张扬的艺术行为或另类的展示形象及出场方式,依托好猎奇的新闻媒体轻而易举地闯入公众的视野,受到公众的围观或“喝彩”。当然,这样的作品吸引公众的并非作品本身的内容或作者思想的深度,而仅仅是装置艺术这种“稀罕”的形式。许多作品从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展示方式、经营方式到传播方式都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既缺乏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当代艺术理论的支撑,也缺少中国现实的针对性,无法切中并深入剖析中国当代所遭遇的文化问题。直白的语言、夸张的形式、理性的思维以及张扬的行为都呈现出典型的西方式艺术气质,完全丧失了强调心性表达、注重文化内涵的东方审美气质。

  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作为西方当代艺术的新形式,中国艺术家不妨可以借用,其追求探索性和反叛性的创作风格,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然而,作为中国艺术家,在接纳西方艺术观念和方法的同时,还必须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美学理论和审美气质作深入的探究和体验,并直面中国的当代现实,进而在与现实问题的深入沟通和磨合中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仅仅挪用或拼贴一些传统符号以装扮民族化的艺术形象,否则,中国当代艺术家只能创作出不受中国人欢迎的“洋艺术”。

  “洋艺术”虽然受到拥有丰富西方艺术理论知识的批评家们所推崇,甚至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所认同,却无法让国人为之动情,更无法让国人为之产生敬畏。出身卑微自嘲为“土鳖”的网友,面对这些缺乏东方审美气质的“洋艺术”,今天确实还不能够读懂,但等到有朝一日真的读懂了,也未必不吐槽,或许会吐槽得更犀利。

 
  编辑推荐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
·Jackson Arn:我们谈论艺术的方
·秦兆凯:当代艺术的困惑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彭贵军: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
·一种介入式关系的疼痛 ——谈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艺术
·该亚重临:从“大写”的科学与艺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陈胜祥抽象绘画——震撼人心的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
江梅:吴冠中艺术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廊没能力代理艺术家?
文化的交叉点:论吴冠中的艺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鲁虹的当代艺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十年来
念珠和笔触
双眸凝视的《天问》――与王劲松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