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美术视野

中国特色的艺术媒体:“新媒”与“旧媒”显冲突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24

有人将电视、通信、广播等与报纸、杂志归为传统媒体(也就是“旧媒”),而笔者这里所谈论的传统媒体范围仅仅限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而新媒体(也就是“新媒”)则主要涉及网络。当然,新媒体不仅包括网络,它还包括电话、手机、电视等新兴传媒工具。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等新媒体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空间,甚至大有取得“霸权”地位的态势。就网络说,2005的统计数字就已令人吃惊,截止2005年6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使用户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总数为10300万人。可以说,因为新媒体的这种“强势”而使人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命运甚感担忧。悲观主义者认为,未来社会新媒体必然会代替传统媒体;乐观主义者认为,在人类生活愈来愈趋向信息化、便捷化的形势下,新媒体已占据了当代人心理的大部分空间,老人多选择传统媒体,而年轻人、新人、时髦的人会选择新媒体,而新媒体的运用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即认为不同的人(包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等各种)必然会持有不同的媒体态度。很显然,人们大多以个人的生活经验提出对媒体的主观认识(如:一个儿童会觉得最有趣的是电视,由此他们也自然有理由认为电视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有影响力的媒体;而一个青年人则有可能觉得跟自己最亲密的媒体是网络,因而他们会认为网络将会取代其它所有的媒体而“一枝独秀” ……),这一系列个人经验所形成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部分影响,但并不客观,太情绪化。如更为客观的讲,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剧烈冲击,但这种“剧烈冲击”不可能造成传统媒体消亡。判断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应该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特征或特性的对照中进行。


 

  新媒体是完全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类传播媒介,其无论从材料、构造还是从传递信息的效果等上都“焕然一新”。这里可以通过网络(代表“新媒”)和报纸、杂志(代表“旧媒”)的比较研究来巡查。


 

  网络也有不同的载体,如手机、座机电脑、手提电脑等。从材料看,新媒体运用的是新的合成材料,有显示器、电板等科技含量很高的质料,即便未来其形状、构造如何精简,然它终归是一个立体的硬的实体,并且依赖电力能源;从受众感受效果看,新媒体是综合了美术、文学、音乐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而能够尽快同时调动人的视觉、听觉,使人置身于一种被制造出的感觉实景中,属时空交替综合艺术,它直观、形象、生动、逼真;从传播速度上看,网络无国界,每一个受众对同一资源都享有同样的接受机会,它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可自由增删,受众也享有了更实效的表达自由,受控制的程度底,但由于依赖信息,没有信息塔、网络的地方或人就无法接收到信息;从社会效应看,网络的发达与否已成为现代生产力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网络也成为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运用使人的生活、使国家的现代化、民主化程度提升,其屡屡掀起“狂风”(如什么“超级大赛”云云)而负面影响、难以控制的是垃圾邮件、黄色网站、网络犯罪等。很显然,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兴起来的第四媒体,其整体凸显的是科技含量的加重。


 

  相比较,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也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点。从材料看,传统媒体多用纸张,纸张廉价,可随意折叠存放,也可收藏;从受众感受效果看,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统统诉诸于视觉,是二维的,不易造成受众心理的运动感受,抽象,凭借思维,信息传递的最终完成依赖人大脑跟信息交替、对接,人具有主动性;从传播速度看,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得依赖邮局、书店等等发送机构,具有局限性,即是说哪没有报社、没有送报员或没有邮局就不可能得知报纸上的信息;从社会效应看,由于报纸、杂志属有形媒介所以较好管理,而负面效应包括环境污染(即报纸满街丢)等。这里,传统媒体更倾向生活化,带有休闲、品玩等特性。


 

  从新媒体跟传统媒体的直观对照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新媒体在传递信息的量上和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伴随人类科技必然会取得更大进步,并且这种优势会愈来愈明显。而信息化的加剧(电视、网络、手机等的逐步普及)会向传统媒体提出挑战,人自然会提出疑问“当有一天新媒体普及后,报纸、杂志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新媒体在科技发展到顶峰之后有没有可能被普及?”“报纸、杂志是否只具有实用功能而毫无文化元素?”显然,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新媒体在科技发展到顶峰之后是有可能被普及的;而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即报纸是有文化元素的,即便报纸等刚开始或许其只有实用功能而没有丝毫文化元素,但在经过好长历史时段的演变之后必然会带上人生存方式、生活诉求等等的文化元素,文化元素牵扯到人类的生活理想的根本问题——人性,如断定人类从根本上不会拒斥人性来看,人类不可能完全放弃传统媒体。由此看来,对这两个分离问题的回答得出结论,新媒体在未来社会中或许会代替传统媒体的实用功能,但无法取代其积淀很长时间的文化元素。


 

  B、新媒体的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因为其声、色俱全,能捕捉住人的微妙心理感受;而传统媒体也有个特点是抽象、非直观,这跟新媒体的直观性相比较而言,其在第一印象或视觉冲击力上要弱一些。经验告诉人们,如单凭感觉选,第一选择肯定是新媒体。但人并不单凭借感觉生活,还有理性。而如凭借理性选,那传统媒体依旧会有很多受众。新媒体直观、形象的同时也蕴藏着危机,即新媒体是直白的,它展现的是要表达东西的所有侧面,人被其搞得哭、笑、伤感等皆不能自制,这里面人丧失的恰好是抽象思维能力;而传统媒体缺乏活跃性和实景,这从一定程度上不能顺应人的主观感觉,但从深刻层面上讲,传统媒体依然占绝对优势,这里还不要说新媒体对人身体(近视眼、脊椎病的患者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网民)造成的损伤等细微的危害。由此来看,新媒体的直观特点不一定对传统媒体的非直观性造成冲击,我们也不能将新媒体直观特点作为判断新媒体必然会代替传统媒体的证据。非直观与直观对于人类的思维构架而言,缺一不可。这样也只能得出一种结论,即新媒体跟传统媒体在直观与非直观这一问题上会达成和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会并存下去。


 

  C、新媒体传播速度、影响力的优势确实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剧烈冲击。像新媒体所提供信息量之大,自己浏览、传递信息之方便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人类的思想中存在一个核心信仰,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信仰科技预示着新媒体的美好未来,但是需要声明的是人类信仰科技并不意味着人类只需要科技,而信仰科技并不意味着“迷信”科技。而在这些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如何转变自己的创造理念和经营理念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缺陷,只有变革才有可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0年后,中国艺术网站建设可谓风气云涌,这更加剧了“新媒”与“旧媒”的冲突。调整冲突、整合资源成为新的问题。

 
  编辑推荐
·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观念下的丢勒
·超越古今——齐白石的“草虫画”
·巴斯奎特:一位涂鸦艺术家的起落
·高居翰与中国画史研究散议
·抽象的寓意——从蒙德里安绘画谈
·节奏之美——读朱耷《仿北苑山水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汤哲明:徐悲鸿回顾和批判
贾方舟:谈油画家吴冠中
廖上飞:中国特色的艺术媒体
锦灰堆,工笔绘成中式“波普”
节奏之美——读朱耷《仿北苑山水
“玲珑塔艺术展:宋庄+云南青年
京津画派:独领风骚热半边
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纵览
艺术媒体发展脉络:2000年后网络
阿基莱:对无限的思念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