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硬边印象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7

印象通常是朦胧的。因此,莫奈等人探索光线和色彩时边线模糊的画法才被人戏称为印象派。李涛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他极为个人化的印象:清晨透过窗帘的第一缕阳光、住地周围朴素的风景、北京正午阳光下灰调子的楼群、课堂上神态各异的学生等等。尽管整体效果仍然是朦胧的,但他用有着清晰而坚硬的轮廓的图像来呈现一个个细节。所以,我们可以称他的作品为硬边印象。从一开始,我就刻意回避用绘画来称呼他的作品,因为它们早已超越了媒介的边界。这是一些集合了绘画、雕刻和构成等各种创作手法的作品,虽然仍然悬挂在墙壁上,但早已不是传统绘画的概念了。

  李涛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学的是油画专业。后考取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开始从事版画创作。这种专业的变化对李涛今天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李涛看来,油画是一种可以让他充分享受创作自由的媒介,因为他可以在作画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意图。但是版画不同,它需要整体的规划和预先的构想,不像油画那样是一种连贯的创作过程。李涛的这批作品都经过了小稿、作品局部的切割和雕刻、拼合、最终上色完成的过程,显然是版画的创作方式在他的潜意识中打下的烙印。

  李涛走向硬边印象的过程是渐进式的。20世纪9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油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开始显露出他关注不同材料所产生的特殊效果的特点。如他在画布上画出一道割痕,再用真的线来缝合。初看,很容易让人想到意大利画家卢西奥·方塔纳对画布的切割。不过,方塔纳的作品是抽象的,而李涛作品中缝合裂缝的线使作品与现实有了关联,还含有一丝淡淡的幽默。再有,他用透明胶带不断粘连而成的作品,也非常别致。李涛2000年至2004年创作的作品,多采用灰色为主调,利用一个个色块的并置来表现室内、风景和人物肖像,画面显得朦胧而单调。这种画法很接近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画家查克·克罗斯晚期的肖像画作品。但是客观地讲,上述这些作品并未使他从众多画者中脱颖而出。

  大约从2005年起,李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拼贴手法。在西方美术史上,拼贴艺术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勃拉克是第一位采用拼贴法的现代画家。[1]1911年,他将一行字放进了他的作品《葡萄牙人》中。但运用拼贴手法更得心应手的是毕加索,他可以说是第一位探索陈旧材料的表现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预示了达达艺术家对现成品的运用。可以这样说,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波普艺术对现成品的使用都来自于拼贴法的普及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颠覆传统艺术门类的界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涛先是在画面中引入文字,这在上一个阶段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例如画面中来自周星驰电影的“I Fou Le You”。[2]对实物的挪用出现他的一幅人物画作品中,画面上的竹子是由真竹子劈开后粘贴在画布上的。这是李涛开始大量使用实物材料的开端。

  李涛是位不事张扬的艺术家,2007年才在酒厂艺术区F5艺术空间举办了他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中产阶级的魅力”。两只没有表情的卡通小狗成了李涛笔下中产阶级的化身。狗对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依附性,这可能也是当初人类驯化其祖先的初衷。正如中国的所谓中产阶级,他们依附于社会的变迁,永远生活在担心被抛弃的恐惧之中。在这里,李涛继续采用网格状的绘画方法,只是画面中物象的轮廓开始变得清晰和硬挺。特别是对实物拼贴的使用,更是成了这批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如两只小狗坐在餐厅里,周边的家具都是用木板拼合而成的。文字起到了将画面与现实世界相连通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公众熟悉的时装品牌的出现,更突出了作品所要阐释的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这种对消费文化符号的运用,使他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波普艺术,特别是安迪·沃霍尔。

  2008年,李涛的创作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此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拼贴手法的使用,而是更加自如地运用材料。但是,有一点让我颇感意外,那就是他声称自己对材料没有兴趣,他关心的只是材料所呈现的效果。不过,材料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肯定不是一个对材料没有体会的人所能把握的。美术批评存在的理由就是要从艺术家的作品中发掘被他们自己忽略甚至遮蔽的东西。如果李涛真的对材料没有兴趣,那将是对他创作最大的制约。木材是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要材料。这些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由一位画家创作的上了色的木浮雕。画布,或者说作品的形状不再是方形或长方形,而是带有透视角度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有一件作品表现了一扇挂着窗帘的窗子,未被遮挡的部分露出玻璃窗的一角,作品还安置了灯光。当灯光亮起,整个作品就像在清晨的室内,晨曦刚刚射入房间时的效果。而这也正是李涛所要表现的印象。还有一张铺着印花布的桌子,整个桌面就是画布的形状,那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种处理手法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弗兰克·斯泰拉的造型画布。不同的是,李涛想要表现的就是他每日清晨睡眼朦胧地坐在一角的餐桌,从那个角度看过去,餐桌就是这种形状。这个时期最有趣的作品就是他创作的一批人物“画”。这些人物都是根据李涛在上课时的一些速写完成的,姿态非常自然。人物成为连接背景不同物体的中介,有上课的教师、听课的学生、也有正在作报告的学者。人物的雕刻手法非常粗糙,更多地凸显了材质本身的特点,让作品保留了速写的感觉。同样的手法,美国画家阿莱克斯·卡茨曾经用过,他根据人物的外形来决定画布的轮廓,并将作品立在展厅的地板上,仿佛人物正从一个空间中走出来。李涛的目的却不是为了骗过观众的眼睛,而是要表现他对这一切的最初印象。

  事实上,李涛的作品是他平淡、冲和的生存状态的写照,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刻意媚俗。李涛曾说他深受美国艺术家贾斯珀·约翰斯的影响,特别是约翰斯对平面与材料的处理。其实,我将李涛的作品与西方艺术家进行对比是想说明,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观念和创新,而非亦步亦趋的模仿者。李涛是位不愿停下脚步的探索者。2009年以来,他开始尝试钢铁和木材的混用,通过不同质感的对比来传达他对印象的理解。2010年,他又尝试完全用钢铁来表现。这批大约12件作品,就是他在形式上的进一步探索,而表现的主题仍然是他熟悉的风景。我到李涛画室时,这些作品尚未完成。我很期待能看到它们完成后的样子。

  如果李涛在制作上肯再多下些功夫,这批作品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尽管我称李涛的作品为硬边印象,但是,我相信这种概括是阶段性的,随着他探索的深入,更多新的形式将会不断涌现。

  张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0年9月10日

  [1] 艾迪·沃尔夫兰姆:《拼贴艺术之历史》,傅嘉珲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第18页。

  [2] 根据拼音,应该是fu而不是fou。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