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泰特 & BP:以“赞助”的名义书写资本主义的顽固与复杂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7

泰特-&-BP

  6月30日的夜晚,泰特美术馆里星光熠熠,社会名流、艺术名人及金融才俊汇聚一堂,他们是为了“泰特-BP艺术赞助20周年晚会”而来。但在美术馆外,热闹气氛却丝毫不逊里面的晚会。路人正围观着一场异乎寻常的表演——或者说是示威。8名穿清一色黑衣裳的人披着黑色面纱缓缓从美术馆外的曼墩大街走来,每个人手上捧着一罐黑色油桶,上面清晰印着BP的向日葵商标。8名黑衣人走到门口,忽然捧起手中的油桶倒向美术馆的大门楼梯——一道道黑色的稠浆从桶里倾泻而出,顷刻间染黑了整个楼道。

  这场特别的“表演”由一个名为“纯洁大不列颠金属”的艺术家联盟发起,而此前,一封由171名艺术界人士联名的请愿书也在媒体中传开。著名的艺术家约翰·基恩(John Keane)、剧作家邱琪尔(Caryl Churchill)、作家罗伯·纽曼(Rob Newman)等人在这封公开信中谴责泰特美术馆,并要求其终止和BP的合作关系。

  今年4月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将BP石油公司推到舆论的浪尖。这件最初被BP称为“寻常事件”的漏油事件成为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油污染事件”。不过,本来这只是一场关于金融、政治的博弈,充其量也不过是环保组织参演的“地球保卫战”。但在英国,随着各种大大小小抗议而来的,居然是BP和艺术机构的牵扯不清。

  环保组织早在6月就公开谴责英国艺术机构接受BP基金的赞助。特许水利与环境管理学会会长尼克·里夫斯(Nick Reeves)在致泰特美术馆的公开信中写道: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作为公共艺术机构,有义务向民众传递积极、正确的信息。如果泰特美术馆继续接受BP这些不负责任的资本主义企业赞助,无疑就是抹黑自己多年积累的名声。

  BP在过去20年中一直赞助包括泰特美术馆在内的大型艺术机构,如皇家剧院(the Royal Opera House)、国家人像画廊(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和英国博物馆(British Museum)等。而此前,针对环保组织的抗议,泰特美术馆连同皇家歌剧院、英国博物馆等其他重要的艺术机构发表了声明,称“BP对艺术长期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而更重要的是民众能够因为这些企业的赞助而欣赏到更多更好的艺术。”

  而BP则在公开信中表示:“每个人都有抗议的权利,但我们现在正竭尽所能去弥补犯下的错误。至今为止,在英国和美国,还没有一家接受我们赞助的艺术机构中止我们的合作关系。”

  随着抗议愈演愈烈,艺术界也出现支持泰特美术馆的声音。特纳奖得主格雷森·派瑞(Grayson Perr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身为艺术家深有体会,完全知道赞助对艺术的重要性。只要大家看清赞助的本质,赞助商是谁其实并不重要。我想不会有观众会因为看过展览后会跑去买BP的油。”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更在自己的博客声援泰特美术馆。乔纳森称直到这次的抗议事件,他才注意到原来BP是泰特美术馆的赞助商之一。“尽管我可以肯定BP的商标在泰特美术馆的展览上出现了不下一千次,但我却从未注意到。与BP这种富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企业不同,我每次去泰特美术馆感受到的都是人文主义和‘反资本主义’的情感。”他说,如果艺术为了存活而需要向撒旦乞讨,那也值得!

  不过适得其反,乔纳森激进言论引来许多人的抨击。批评家们指出乔纳森所谓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在泰特美术馆从来都不明显。尽管泰特美术馆藏品中不乏那些强烈抨击资本主义、奴隶社会的名作,但那全是在艺术家去世、得到艺术界承认后,才被泰特美术馆收入囊中。相对比,萨奇画廊对先锋艺术家的培养与支持明显就做得比泰特美术馆出色。这也是为何另一位批评家Waldemar Januszczak说萨奇画廊才是英国当代艺术的推手(而就这一点,乔纳森又一次为泰特美术馆呐喊,称泰特美术馆获得不公平对待)。艺术家约翰·乔丹(John Jordan)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更直切要害:“不管人们以前是否注意到BP和泰特美术馆的合作关系,经过这次的漏油和抗议事件后,人们肯定对这种关系有了全新的想法。BP引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污染事件, BP作为赞助商对泰特美术馆肯定有负面的影响。赞助政策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选择谁做赞助单位。”

  纵观整个事件,那些支持泰特等艺术机构继续与BP合作的人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担心,一旦失去BP这个重要的赞助商,泰特美术馆的运营将会陷入困局。

  自从经济萧条开始,欧洲各国遭受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英国在新政党上台后更公布“缩紧公共事业投入资金”;这对于英国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都是个不小的打击。泰特美术馆虽然是全球观众日接待量最高的美术馆,但英国自2001年便实行“免费进场”的政策,所以泰特美术馆无法依赖观众入场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照此说来,泰特美术馆实在无法舍弃BP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实际是否如此呢?

  根据前英国文化部长估计,BP平均每年给英国总共10家艺术机构的赞助费大约为150万英镑。如果假设泰特美术馆每年可以从BP那里获得50万英镑(最多的话),这对于一家像泰特美术馆这样的大型美术馆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更为惊人的是——根据官方数据,泰特美术馆2008~2009年度的总收入为2亿英镑!

  而从另一方面分析,为什么BP要赞助艺术呢?“广告是你告诉别人你是什么,赞助是别人告诉你你是什么。”这句广告界的名言道出了原因。对公共事业与文化事业的赞助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如格雷森所说,观众当然不会看过展后马上跑去买油——可是当他驾车去到加油站,他绝对有可能首先选择BP。这就是赞助本身最后的目的,也是为何被称为“隐形广告”的缘故。其实这也正是为什么环保组织和艺术家们会联名抗议泰特美术馆接受BP赞助的主要原因。

  通过艺术赞助,企业还可以获得另外一个不可见的利益。由于接受赞助,如泰特美术馆这些国际知名艺术机构一旦举行大型展览,必会邀请企业高层出席——而同时那些社会名流、政界要客也会在受邀之列。对于英国这样一个艺术大国,政治家和名流们是绝对不会缺席艺术活动的。而这正是BP结识名流与政客的绝好机会。像英国著名剧作家马克·莱文希尔(Mark Ravenhill)所说:“BP用它那绿色向日葵的商标,四处对外宣扬‘绿色、健康的资源’,并通过对艺术文化企业的资助,与政府、文化组织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事实上,石油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被部分艺术家与活动家们所唾弃。像著名的壳牌(Shell)就因为牵涉于肯·萨洛-威瓦(Ken Saro-Wiwa)的绞死事件而遭排斥。

  在历史上将企业排除于“赞助资格”门外也有过先例。在上世纪80年代,自被明令禁止做广告后,烟草企业就曾一度大力赞助艺术机构;关于赞助是否被允许的争论因此延续了十年之久。直到2003年初,英国政府最终下令,禁止一切烟草企业赞助任何形式的活动或机构。而自烟草企业被明令禁止赞助后,环保组织就一直把精神专注到石油企业这一“污染大户”。

  此次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则恰好触碰了他们的神经。而反观英国的人民,对BP赞助艺术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通过英国《卫报》的一份调查发现,超过80%的人认为泰特美术馆和其他艺术机构应该停止和BP的合作关系;从网络中的留言中更不难发现民众对BP的排斥。事实上早在环保组织和艺术家抗议前,就有民众上街抗议,要求政府吊销BP的执照。

  撇开“艺术是否应该接受BP赞助”这个话题,漏油事件本身使得BP在财政上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官方消息称BP每天因此损失超过600万美金;而同时,BP还得预备巨额赔偿金给墨西哥湾当地政府与居民。资金上的拮据肯定会影响BP以后对英国艺术机构的赞助。

  综上所述,像泰特美术馆这样的国际艺术机构根本没有必要“死守”BP这个伙伴。为何他仍不愿舍弃这个或许即将明日黄花的赞助商呢?

  英国博物馆及美术馆协会代表莫里斯·戴维斯(Maurice Davies)道出了个中玄机。“对于艺术机构来说,现在就决定和BP脱离关系显然是不合适的。BP作为赞助商一直表现出色,对于艺术机构来说要忽然终止和这样的赞助商合作很难;而对于国家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喊停BP赞助。”经济学家也指出,BP对正处于经济萧条中的英国来说有着重要的经济影响,政府绝对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去打击BP,因为这将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

  假使双方都不肯让步,艺术与商业的合作是否会陷入死角呢?著名艺术家科妮莉亚·帕克(Cornelia Parker)的一席话引人深思:“BP经过这次事件后无疑会形象大损。不过在BP的股票下降时,泰特股票却上升了。我想BP为艺术赞助再多的钱也不为过。我的确没有理由反对赞助,因为它对艺术来说是必要的。但赞助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即便是公共基金赞助也有长达数页的附属条件——艺术的自由也变得不自由。我不能判断BP和泰特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是否该继续,我想这个问题最好变成‘BP和泰特该怎么发展他们的关系’。想当初我也获得过英国陆军的赞助,那时候英国军队正因为海湾战争而臭名远昭。不过我需要那笔赞助费,而他们也需要提升形象;最后我们的合作变成了一种双赢。或许这是BP和泰特来说,是一个重新思考与调整合作方式的契机。”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泰特 & BP,缘尽于此?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