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中国艺术家作品读后感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0

评论家邵大箴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生态与家园”,旨在让当代艺术家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向广大观众阐示保护生态环境和守护我们美好家园的文化立场,担当起艺术家应当承担的使命。

  人们一直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地球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酿成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大家的共同家园,是全人类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当代艺术家们应该担当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是我们人类赖以平安生存和延续的基础。而人文精神离不开自然物质的基本条件。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首要条件是生态环境的平衡,而这一点往往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类所忽视。最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接受《大思考》(Big Think)杂志采访时又再一次向人类发出警告:“人类遗传密码中携带自私与侵略本能,这在过去曾是存活的优势。但人类很难在未来100年内避免灾难,更不容说未来1000年或100万年。”他认为,人类如果不改变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造成地球毁灭的灾难。(参见《参考消息》,2010年8月11日)。由此可见,自然生态的保护,离不开人类应该拥有的道德、良知和人文修养,离不开人类对利己主义的克服。那时,只有到了那时,我们地球上的“家园”,才不仅是适宜于居住和生存的自然物质环境,而且是充满了仁爱与友善的精神家园。

  在参加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作品中,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有164件,其中中国画42件,油画48件,版画、漆画、水彩36件,雕塑和多媒体及影像作品38件。参展的作品普遍是用形象语言向人们揭示日益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给地球和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倡导人们对大自然万物的友好与亲善,赞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展示人们建设绿色家园的良好愿望。

  从当前我国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看,艺术语言的概念化和主题图解化已经受到有效抑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都力图在构思和表现语言上花大气力进行推敲,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现象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由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灵感、才情和独特个性。

  先说说中国画和油画。艺术家视野的广阔和视角的多样化在这两个画种的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作品有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的自然灾难,但重视自己的体验,并添加了幻觉的元素,如中国画作品傅申年的《五月重生》,油画作品广廷渤、刘剑英、吴静雨、高阳的《时间·生命-5.12汶川祭》,祝明《在路上-2008南方雪》,余含兮的油画《潮白河畔之五》等;有借助传统艺术形象来加强艺术表现力以表示良好祝愿的,如中国画作品金瑞的《飞鸟愿为云》等;有歌颂大自然中具有倔强生命力的生物,如中国画作品田忠利的《不屈》,表现胡杨树千年不朽的主题;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反映人们陶冶在自然中的融融乐趣,如中国画作品焦洋的《平湖-萤映影》、刘金贵的《夏至》、李爱峰的《风·影》、都仁毕力格的油画《马背情缘》、陈孟昕的《腊月》等。习风山、董学深的《羽殇》、张龙的《呐喊-消失的地平线》,张建超的《净土》(均为中国画),崔俊的《蚀》,郭华的《家园》(均为油画)等,描写的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的悲剧性场面,有现实的警示意义。油画家徐唯辛和徐晓燕早就有涉及生态环境的创作,可惜这次他们展出的是前几年颇有影响的《酸雨》(徐唯辛)、《望京街》(徐晓燕)。朝戈笔下质朴的蒙族少女、李铁香塑造的那族姑娘和阎平描写的民间戏班演员的《传情》(均为油画),通过人的形象与活动,传达出人们对和谐境界和情感交流的向往。王治平、李向明都是十分关注油画语言表现力的艺术家,前者描写北方雪景的《冬季》,主要用画刀刻画,加强画面的力度,黑白灰在对比中求统一,层次分明而又有整体感,是一幅富有表现力的作品。李向明的《泥土的梦境》以泥土色为基调,用漂浮的些许橄榄绿加以调剂,构成梦幻的境界。镶嵌在泥土中的破旧的粮袋,上面还有书写的文字,反映了劳苦农民的纯朴渴望——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富足,这是一件用意象语言完成的带有哲理意味的作品。说到作品的哲理性,还要提到毕建勋的中国画《子非鱼》,作者用写实的画面来闸示庄子与惠子一段对话,暗喻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版画、水彩、漆画、雕塑和用综合材料完成的作品,在表现“生态与家园”这一主题时,很注意本画种语言的特性,这一点应该特别指出。目前一些版画、水彩和漆画作品一味地向油画看齐,追求大主题、大画面,失去本画种形式语言的特色。有些雕塑作品既不雕也不塑,以拓展雕塑语言为名,改头换面展示实物原型,消解雕塑本体语言。参加这次双年展,张顺清的套色版画《赛耗牛》、山丹的木刻油印《圣湖·静》、王岩的《映于飞逝》、赵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