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浑厚苍润 虚实相生 ——李冠德山水画艺术
信息来源:东方艺术联盟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11-03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赋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诗歌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人以更多的情感。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品味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
  欣赏李冠德先生的山水画不难发现,所描绘对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都流露着他对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怀的感情表达。这种感情表达不仅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符合中国画讲的最多且又最难达到的境界。古人云,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李冠德的山水画达到了这样的审美意境。
  山水画作为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式,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对象升华为审美对象,在艺术处理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各种对立矛盾的因素统一在一幅画中,形成协调而完美的画面。山水画家通过对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理解,运用取和舍、详和略、有和无、黑和白、藏和露、浓和淡等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使种种矛盾因素相互转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冠德的山水画作品虚实相生,浑厚苍润,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他笔下的山水,重山叠嶂山势峻险,飞瀑溪泉水流湍急,云雾若隐若现,渲染出一种空灵、深邃的艺术气氛,着意表现雄浑幽深的意境,无论是大幅或者小幅,都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变幻莫测的美感。用笔温润沉着,结构细致严谨,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神韵,又透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观其画,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两者相辅相成,挥洒自如,融为一体,十分和谐。这种艺术境界,不但逾越了写境层次,而且进入了造境意识。在他的画作中处处都是自然与心灵交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从李冠德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不论在构图上、用笔上,还是思想意境上,均颇见功力。
  山水画就得有山有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屋舍是山川的眼睛,线条是山川的骨架,笔墨是山川的血液,色彩是山川的时装。处理好这几种物象的关系,是画好山水画的前提。李冠德深明此理,他画的山水画让人感到清新灵秀、生机勃勃、自然优美,这是十分可贵的。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讲:“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李冠德的山水画有云有水、有路有树,达到了《林泉高致》的要求。
  近年来,他更追求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更为丰富的自然物象,笔简而意境不减,更注重山水画的写意性。灵活的笔墨,丰富的构图,将大山中的四季更替、生命繁衍压缩在尺幅之中。实景背后是虚幻的云影幢幢。这种虚实相间的技法,增添了画作的意境,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美感。而且虚实相衬,更把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画实容易,画虚难;用笔容易,用墨难;用墨容易,用水难;画形容易,画意难。观李冠德之画,发现他很会用水,很会留白。他的山水画,既注重“实”的描绘,又注重空灵的表现,以实衬虚,以虚托实,虚实结合,物我互补,无画处皆成妙境。没有较高的美学修养难以达到这个境界。如《云起云收》《韦应物诗意》等画作所传达出的古韵幽深的氛围,不论构图、笔墨、设色还是意境的营造,都有独特的匠心,流露着清新淡远、澄澈空明的“天人合一”之意。作品构图严谨,意境悠远,堪称佳作。品其山水画,如饮一杯好茶,齿颊留香。
  为自然山川立传是既崇高又从容的事业。画好山水画首先要求画家把一颗心先静下来,研究山川,练习笔墨,淡泊明志,向山川精神的深处走去,“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深山之巅”,寻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境界。
  李冠德先生山水画的成就和特色,来源于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深切感受,来源于对传统山水画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他的画中透露出的是丰富的思想内涵,超然于画外的精神气质,这些构成了极具强大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具备的很高艺术修养和良好的美术素质。李冠德先生正值壮年,来日方长,愿他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文:刘祥亮,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
  李冠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石家庄市美协常务理事,馨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浑厚苍润 虚实相生 ——李冠德山水画艺术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