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对话

陈卫闽访谈:教学是马老师的天赋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07

  王鹭(以下简称王):今天很高兴采访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副教授陈卫闽老师,陈老师你好!

  陈卫闽(以下简称陈):你好!

  王:陈老师能谈谈马先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陈:印象中他给人一种浪漫、潇洒的感觉,因为那时他比较清瘦,人也显得特别精神!我是大二见到马老师的,他给我们上素描课,当时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一头的卷发,个子也特别高。他当时来上我们的课,条理特别清晰,对我们课上和课下的教学安排都很有条理性,当时我们刚开始从一些媒介上接触现代派的东西,这样一来马老师给我们讲的东西感觉就特别新潮,这也跟过去接触的艺术不太一样,让我们耳目一新。

  王:哦这样,那他第一次给你们上的是什么样的课程呢?

  陈:上的是素描课,当然二、三年级的素描不比一年级的素描课,要复杂些,主要画奴隶像、拉奥孔,而且是全身的。在画这些素描的时候我感觉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当时受到后印象派的一些影响(比如:梵高、高更的画)比较喜欢粗放的感觉,喜欢用炭笔这种比较粗狂的材料,但是马老师非常包容我们,并没有因为我们个人的个性问题而说过我们,他是那种让你有发挥余地的老师,这也是他因才施教的一种方式。

  王:你当时喜欢用炭精条来作画是吗?

  陈:那时喜欢尝试各种工具(炭精条、炭笔)来画素描,一年级的时候主要是用铅笔来画素描上调子,那时比较注重一种全方位的铺陈关系。二、三年级后就开始追寻一种个性和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时班上就开始出现各种表达方式。当时马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有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是晚上了,当时是考试结束阅完卷后,把打完分的试卷都摆在教室里一张张的铺开,说是马老师要过来评讲,

  当时有一个同学他的一张试卷是70多分,但是那个7字写的弯了些,就有点像9字,这样一来就变成了90多分,马老师来了一看就很奇怪,怎么会多了一个90多分的试卷,他就问我们,当然也没人吭声,他还是认真点评了每张试卷好在哪、不好在哪。这件事足见马老师对教学的认真和严谨,对学生要求的严格。

  第二次马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已经是毕业创作了,记得他就给我们上过这两次课,当然这次马老师上课让我们很兴奋,因为当时大的社会环境是很压抑的,但是同学们在毕业创作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突破一些东西,所以马老师来上我们的课让大家感觉很轻松,而且有一位理解自己的老师来带我们的毕业创作让人很有冲劲。

  创作的前期马老师还是集体给大家看稿和指导,到后期很多同学就自己回家独立完成了,在教室里的同学也不多,当时的环境和现在没法比,那时候个人的独立空间非常有限,但这并没妨碍我们,这种自由创作的氛围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当时我自己想画一些北方老家的东西,就找到马老师谈自己的想法,马老师很支持我,也没有过多的给我压力。

  王:他不会按照一种非常死板的教学模式,非要你怎么怎么作,他会让同学自由的发挥!

  陈:我感觉有些方面像是他的天赋一般,他到教室上课一站上讲台,他的举手投足间让你心悦诚服,而且强烈的感召力让人又敬又爱。当然他爽朗的笑声,潇洒的举止同时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当时他年纪也比较轻,加上文革结束后整个大中国都处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在学术和教学中自由的天性也占有主导地位,这也让渴望自由和个性的我们与他更为亲近;因为这些因素他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这也让当时我们班的毕业创作非常顺利,没有哪位同学没通过稿或是不让你画什么东西,毕业创作结束后有一个展出,好像是展场的空间不足的问题,就没能在美术馆展览,展场就设在我们自己的教室,马老师给我们写的“前言”整个毕业创作的过程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马先生私下和你们相处的也非常的好是吗?

  陈:私下和我们相处的不错。当时因为我的年龄还比较小,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在我毕业的时候去找过他,平常我们看他还是比较敬畏的,因为那时还是学生看老师嘛,毕竟是师长!但在我毕业的时候年龄就大一些了,处事也有一定的能力,当时我也是因为自己毕业分配的问题去找过马老师,那时是号召我们支边支教,我那时也是年轻气盛也想到边疆去工作,找到马老师和他谈了我的想法,他也很支持我。

  王:我了解到当时你和叶永青都属于班上的怪才,那马老师是如何指导你们的创作的呢?

  陈:我的记忆是当时班上叶永青他们几个云南的同学,是在上素描课的时候,画风上线条用的比较多、比较粗狂些,当然总体上也是受到后印象派高更的一些影响,包括我们也是受到一些影响,在这之前苏派那种单一画法我们也画过,进校后就想在绘画风格上有些突破,当然叶永青在班上显得更加突出些,但马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也没有否定我们,也很鼓励我们。

  我因为在马老师给我们上课之前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教师给我们上课,在马老师给我们上的时候,我心里上就有一种想求变的需求,所以在素描上就使用了一些色调较重的粗线条去画石膏像,虽然自己感觉弄得很不像样,当时马老师却很认同我,给我的素描分比起以前的分数还要高。在这样鼓励下让我也获得了很大的自信感。

  王:也得到马老师的认可。

  陈:虽然现在看来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但在当时马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让我们获得很大的收益,这关键是在于老师他的开明和包容,才能让我们有所发挥。这也让我们班在素描课之后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大家在风格上、表现方式上也拉开了距离,低年级单一的情况得到了改变。

  王:当时马先生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影响到日后你的教学呢?

  陈:当然有很大的影响,他那种给予我们宽松和包容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因才施教的理念,让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有了深入的认识,虽然我个人在教学上的建树不多,但这样的影响让我很是受益!

  我们同学赵华,他来的时候我们正在画大卫,当时就画的很酷,在班上很有领导性,他当时很反叛,画风有点接近意大利古图索那样的风格,其他老师是比较持批判态度,但马老师却很支持他。他的毕业创作是在江边拍了一组渡船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场景照片,今天看来他的那组照片也还具有一种现实性和前卫的感觉,但在当时他的东西在系上是很埋没的,马老师呢很宽容也很具有亲和力,他并没因此去强制他,而是释放他自己的东西,这也是马老师的魅力所在!

  王:你能简单聊一下马先生的艺术成就吗?

  陈:马先生的艺术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有几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他作品的构图安排、画面的分割与推敲上是很讲究的;然后就是他画面的色调,那种漂亮的灰色调的搭配;还有是他在作品主题上的选择,对生活趣味的把握都是非常考究的,我记忆比较深的是他有张作品是画山城重庆一个小的场景:是一个小女孩在地摊上摆了很多书,周围有许多人在围看。是这样一个场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简单但却不失情趣,这体现出马老师那种无论在教学还是在艺术上都包含的浪漫主义激情,在我毕业离开美院几年后又回到美院教书,也去到马老师家里看了许多画册,看到这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他们一点儿没变,还是热情满满尤胜当年,让我感觉特别亲切。

  多年后叶永青在成都做了一个名为“单飞”的展览,我们一帮同学又去到川音成都美院新校区,拜访了马老师,见到他很多新的作品,虽然当年哪些比较大的题材他没怎么画,主要画了一些写生作品,但他那种对于画面构图、色调、情致的把握还是一脉相承的。

  王:好,谢谢陈老师!

  陈:不谢,辛苦了!

 
  编辑推荐
·孟禄丁:“元”是初始,动态是生
·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
·艺术史学家加布:如何理解非洲女
·高鹏:回归与未来
·李然: 箭与靶——超越媒介的差
·巫鸿:中国美术对人类美术史做出
·行访山水 追嗅墨香——访画家汤
·超越观念的界限——王智远访谈
·【TANC专访】与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王庆松:我的态度就是我的作品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谈话录:远
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访谈录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马丹专访:走向虚幻世界的背影
黄晓华:非赢利空间最缺乏政策法
冯斌访谈:从水墨出发
尚扬:艺术是我一生最聪明的选择
南溪、冀少峰、郑荔三人谈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