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对刘力国作品的阐释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21

 (Liuliguo)刘力国1961年出生在中国的黑龙江省,1991 毕业于中国戏剧学院美术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刘力国曾于1998年在艺术文件仓库举办个展——“生活样式”, 于2007年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举办个人作品展。
 

  刘力国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当代艺术的创作。刘力国早期作品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荒诞的色情化。对于中国广大的老百姓来讲这种“伤风败俗”的东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从他那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看,大多数作品受到中国民间年画以及西方传入的野兽派时期绘画印刷品的色彩影响,譬如他1993-1995年创作的那张题目叫做《欲望城市》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这种痕迹。特别是1995年创作的《名片》、《幸福》,1996年的《神话》这些作品里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语言非常明显;而在《温室》(1995年)、《圣殿》(1995年)这样的作品中受西方野兽派印刷品色彩的影响很明显。除了色彩语言上的这种倾向之外,他这个时期,特别是1996、1997年前后创作的一些作品,开始出现一些女人的身体,夸张的女人屁股形象,这些女人屁股在他早期作品中还是作为元素使用。但是逐渐地,这些具有明显情色意味的女人屁股便被他固定应用、演变而“符号化”。譬如《太阳花系列》(1998年)。此后几年,刘力国逐步利用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结合女人的乳房、屁股等这些明显色情化倾向的符号,精制了大批量的瓷器雕塑。成为我们辨认他身份的主要作品。这些作品让人看后产生一种忍噤不住的滑稽幽默情绪。他使用了传统的浓重装饰的青花陶瓷的做法,但是表达的信息却完全是现代的、情色的、欲望的,充满故意的挑衅性。


 

  女人身体的各种具有性暗示的特征物无不传达出中国当代社会在向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过渡过程中提早到来的性解放问题。真形大小的乳房、粉红的女人的两半屁股,在让我们意淫发笑的同时,无不向我们提示出中国社会在那个时期的低俗趣味。


 

  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刘力国一代人之所以能够创作出那样的作品,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政治原因。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他属于文革的一代,这一代人的心理精神的成长史无不与那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在这一代( 20世纪60年代生的人) 的精神成长历程中,经历着一个阶级斗争烈焰空前蓬勃的年代。在他们白纸一样的童年少年时代,心灵就被社会涂抹上浓墨重彩的阶级斗争图案:这代人被告知,人是分阶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隶属于自己的阶级:即便没有家的人也有自己的阶级,那叫流氓无产阶级。阶级关系超越任何其他关系,包括家庭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你千万别指望剥削阶级对你好,就是对你好,也是“糖衣炮弹”。所以,必须进行残酷斗争,不是你吃掉他,就是他吃掉你。为了防止他吃掉你,最好你先下手。而且,要做到“除恶务尽”。所以在那个时期,作为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战争,就成了文学艺术最重要的表现题材,给那一代人的精神及心理都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时候的图书都是像《董存瑞》、《邱少云》、《南征北战》、《长白山儿童故事》、《战地红缨》、《渔岛怒潮》、《刘胡兰的故事》、《激战无名川》、《敌后武工队》、《难忘的战斗》、《小兵张嘎》等等这一类。这些书讲的都是残酷的革命斗争以及你死我活的血淋淋故事。但是等到这代人的青春时期,文革又突然结束了,那种轰轰烈烈的斗争突然消失了,革命的热情与理想突然中断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反思,是价值观的重新界定,是重估即往的价值与系统。于是,在人成长的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那些已经成型的系统突然被废止的时候,人的迷茫、无助、怀疑便会占据全部精神生活领域。这样的成长经历自然造成了这一代人非常矛盾复杂的心理。他们即没有20世纪50年代人的豪迈、理想与浪漫,也没有下一代(70年代)人的自然与现实。这代人身上存在的只有怀疑、犹豫、冷漠与玩世。怀疑使他们不相信;犹豫使他们不会再被欺骗;冷漠使他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不想再成为牺牲品;玩世使他们嘻嘻哈哈、装疯卖傻,他们不想说谎也不愿吐露真实意图。在个人生活情感的领域,他们这代人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情感压抑,集权主义的暴政,个人的私有生活被公众化,性被禁锢与压制,从而成为想象与意淫的一代。对于异性与情感,这代人中受到的是畸形的教育,错位的诱惑,他们的青春是手抄本的时期,是《少女之心》在地下流传的时期,是一次接吻也会被抓进监狱的时期。在他们成年进入社会之后,却发现他们和自己的父辈已经不同,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熏陶在新的时代需要重新的改写。他们不可能再能够像父辈一样享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好处”,而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和所培养起来的知识才能又与新一代的人没有竞争的实力。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们即怀疑历史,也对未来不抱有信心。


 

  从艺术历史上看,这一代人后来大多在89之后进入历史视野。主要就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玩世主义”,这一现象后来被批评家栗宪庭先生所归纳与阐述。另外就是9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农民趣味为反讽对象的“艳俗”,这一现象是一部分艺术家为了区分自己与“玩世写实”现象而推动的运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艳俗没能够成为一个有着清楚理论判断的艺术现象。我认为那个时期出现的现象其实是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的“后波普现象”的准备阶段。是中国自90年代中期进入商品化时期,在意识形态没有解决的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特殊的一种消费现象。这一思路以及阐述可参阅我2008年出版的《后波普浪潮——对中国特殊消费主义的现象学研究》一书的论述。


 

  刘力国作为那个时期艺术现象的主要参与者,经历者,其艺术创作与实践对于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料研究价值。他个性特征鲜明的作品——屁股系列,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社会形态、时代思想、文化样式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那是一代人思想精神的演化特征。他们从情感压抑的时代走向个“性”开放,个“性”解放的时代。疯狂的、夸张的、炫耀的特色正是中国人民那个时期总的特征与风貌。艺术家在批判与揭示那个时代中国的性、爱、婚姻、家庭的历史性改写的图景。在达成自我宣泄的过程中,也达成了对于中国社会一个时期“进步”历史的记录。


 

  如果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来看,刘力国的屁股系列其实还透射着更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他将屁股作用于传统的瓷器上,运用在传统的材料与形式中,便造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讽。文革时期的性压抑与封建体系的性压抑其实具有相同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封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刘的这种创作便达成了对于封建意识的颠覆。从而也达成了对于文革以来的中国政治的评价。最终完成了重估价值观的任务。


 

  进入2000年之后刘开始制作一些具有明显意识形态特征的作品:将黄继光、董存瑞等这些中国革命的典型的光辉形象复制到一个中国人民熟悉的领袖的身上,饰以鲜艳的花朵、蝴蝶等的图案,并且将领袖的形象做了一些小小的变形,使这些作品变得不伦不类。这些作品既调侃又荒诞,同时又引人深思。这些作品其实是典型的“后波普”作品,即批判了意识形态的政治集权又针对消费文化的物欲横流。


 

  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许多既针对意识形态又针对消费文化的“后波普”作品。在于1992年之后,中国社会清楚明确地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意识形态继续存在状态下的中国特色的消费现实主义时期。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问题。因为自1992年,中国明确市场化道路之后,在中国城市地区文化的针对点,其实就只有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意识形态存在状态下的城市地区的消费现实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借用意识形态的符号来反映消费现实的“后波普”现象能够成为一个新的浪潮,并产生那么深刻影响的社会原因。那些曾经被归纳入“艳俗艺术”的艺术家其实大部分都是“后波普现象”的典型代表。刘力国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为什么自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类后波普作品开始出现了新的方向呢?这种新的方向就是,中国符号开始消退,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这类东西减少了。而消费社会、时尚文化、小资情趣的图像开始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中,由于商业文化的大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忽略了意识形态的问题。更由于中国社会在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方面暂时性地获得了奇怪的好评。这得宜于中国集权的政治、没有完全开放的金融体系以及中国人生命意识里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使得这种假象得以认同。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社会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整个文化的关注点从“后波普”方向开始转向“黑白现实主义”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请参考我2006年以来所做的一系列关于“黑白现实主义”的展览评论)。因为,在中国这样一种野蛮的发展状况下,民众的生存问题、社会各阶层的矛盾问题已经突显到重要的位置,无论什么政党执政都到了必须解决的时期。而毛所建立的意识形态系统在现今的这个社会阶段已经演变为一种模糊不清的系统。执政党的统治基础已经改变,原来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即理论上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执政党,现今已经成为维护大资产者以及权贵阶层利益的政党,但是在理论上又不能够明确阐述。而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模糊界限使得如今的意识形态失去了确定的指向。毛符号以及文革符号又失去了代表今天上层建筑的准确内涵。于是我们看到“后波普”的作品由于逐渐丧失明确的意识形态指向,只能够转向对城市消费文化问题的关注。


 

  这种转变,我们可以从刘力国2008年以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充分清晰的验证。这些作品包括《故宫和鲜肉的生活》(2008年)、《巴罗佐最感兴趣的部位》(2008年)、《白色诱惑》(2008年)、《斑点狗和长颈鹿的婚礼》(2009年)、《苍蝇总是出现在你想象到的地方》(2009年)、《彩虹》(2009)、《城市就是个破凳子》(2009年)、《当神话来到我们面前》(2009年)、《调情》(2009年)、《闻香》(2009年)、《今天你性爱了么》(2009年)、《屁股影响下一代》(2009年)、《煞人的风景》(2009)、《鲜肉的生活》(2009)、《台球》(2009年)、《走在社会主义大路上》(2010年)等等。在这些作品中虽然偶尔还能够见到中国意识形态象征意义的符号,譬如天安门。但是更多的元素则是那些城市消费文化的永恒元素——情色。情色在现代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是腐朽的,这不仅是我们曾经的社会主义教育告诉我们的常识,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生动的写照。在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情色生活。情色生活是腐朽社会的标志之一。因为人类不能够承受生命之轻。中国社会现今正在进行所谓的现代化演进,但本质上是向资本主义的早期过渡,那么在这种过渡过程中,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技术方式、贸易方式传入的时候,生活方式也同样的传入进来。因为人不仅有无尽的物质欲望,也有无尽的情感欲望。而情色需求也是情感需求的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我们看到中国大地上烽烟四起的歌舞娱乐、美容美发场所崛起。在网络上也是情色生鲜。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刘力国作品的阐述必然要涉及到情色生活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价值问题。假如情色生活对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没有重要的价值,那么书写这一主题的艺术作品也就没有历史意义。反之亦然。


 

  对情色题材的描述一直贯穿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情色描述的艺术历史是多么的没有趣味。但是每一个时期情色绘画的表现方式都不同,他们都是适应了那个时代审美的需求,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与情趣。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印象派雷诺阿的《大浴女》以及费舍尔的《坏男孩》,各个时期的描述都如此不同。但是我们从中却能够看到每个社会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满足的方式。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全然没有了含蓄、谦卑、礼让的社会面貌。人们在疯狂地沦为赚钱的机器,所有的事物都在迅速地变化,这种变化让人们的心态失去平衡。冷漠、无情、贪婪、疯狂、即时、短暂成为时代的特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的情感也变得脆弱、孤独、无聊。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差距,使得中产阶级的生存环境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惬意。但是中国社会的“假中产阶级”们的生活方式却在外表上打扮得漂亮光鲜。住上高档的小区、别墅,院子里是修剪得漂亮的草坪,家里是叠放整齐的衣服,出门开着宝马、奔驰,每天出入高档的酒店餐厅、歌厅酒吧。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是紧张的家庭关系,互相背叛的伴侣,受到伤害的孩子。


 

  刘力国的新作品正是反应了中国社会现阶段正在发展壮大的这一假中产阶级阶层人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以及这一特定阶层人性的矛盾的情感。中国的城市化给人们一种假象,仅从那些房地产广告中我们就能体验到那种假象,那些广告上优美的设计图象,诱人的广告词语,无不误导人们,仿佛必须拥有它你的人生才能够走向惬意、幸福、美满。而那些房地产的售楼小姐也是一个个漂亮、窈窕。仿佛在诱惑你拥有了房子也就拥有了她们。还有那些车展上的车模小姐也是让人充满了这样的想象。刘力国的这些作品通过一种波普拼合的方式将不同环境内容的场景巧妙组合在一起,将场景画面原来的涵义解构,从而达成新的文化寓意。他在画面上大量使用美女、屁股,使得画面充满欲望挑逗,给人某种特殊的联想。这些作品关注了中国正在发展的“假中产阶级”如何在一个特殊时期正在无耻地向自身欲望妥协的历史。那些画面中的男女、儿童甚至动物、花鸟、植物都或稀疏或集中地处于无聊、孤寂的环境中,她们(他们或它们)都带着颓废的气息。行为古怪、精神恍惚、顾影自怜、精神迷茫、好像处于另一个异样的空间中。仅拿一件作品为例,譬如《今天你性爱了吗?》,一间空旷豪华的大房间里面,一个侧卧的美女挑逗地注视着你,让我们联想到她是不是“艳照门”里面的张百芝呢?也许是也许不是,一群各类品种的狗儿们正在交媾,画面充满了情色的诱惑。天花版又仿佛是一片海,游戈着一群鲨鱼?这又给人某种危险的联想。整个画面怪异、无常、情色、危机。另外从作品题目上看也充满了特殊的意味:今天你性爱了吗,这是在问你也是问我。性爱仿佛成为国人现代化的标志,缺少性爱情色的生活好像和没饭吃成为相同的涵义。过去国人见面问:你吃了吗?今天我们见面似乎都要问:你性了吗?


 

  词语的改变意味着社会环境、人们精神心理的变化。它映射的是社会人文历史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力国的新作品所描述的是我们这一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文历史的变迁。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