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美术视野

韩妙第:如何撰写艺术史?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01-11
作为艺术史的撰写,本人从未涉足,也就是说从未读过治史方面的专业书籍。但是看了朱青生的“重新写作艺术史”文章,通篇洋洋洒洒的宣泄着情感,却从未见到作为艺术史应该如何治史的原则和要求以及方法。并且,该文章的文学体裁是用散文性质,而非用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两种文学体裁。这也说明朱青生在撰写艺术史这一文学时,压根就不知道文学题材和文学体裁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过这倒是挑起了我的创作欲望,通过这几天的思考。我将我对艺术史撰写的原则和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了梳理,在此抛砖引玉的激发,希望治史专家各位能够指正。
 
一.原则
关于治史的原则,胡适认为:“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也。”
也就是说,作为治史的原则是依据证据来展开。没有证据就不要去想当然的大胆假设,更不能去穿凿附会。而且也不能以情感喜好为原则、政治的立场以及金钱的唆使,将所谓的阶级情、民族恨裹挟掺杂在史记中。因为这样的举措实质就是各种谎言和伪象的堆砌和拼凑,这样的治史其最终结果就是沦落为面目全非的伪劣性质史记。
 
二.要求
首先,治史就是治史,没有必要将道德和法律以及价值作为依据去进行评判,而要以事实作为依据,揭示事件的本源。
其次,作为治史之人要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起码在治史的时候不要乱点鸳鸯谱,更不用翻尝试性的错误。也就是说,不要将文学体裁乱用。因为史记不需要讴歌和鞭笞,而是剥去层层灰烬,将历史的真相和事实完整的去呈现。
最后,作为治史的逻辑要求就是要摒弃想象性和探索性,而是要以逻辑性去规范各种事实和真相之间的关系,以此界定他们之间的逻辑性质。
 
三.方法
在治史方法的方面来说,作为艺术史的治史我个人认为必须体现在五个轴线方面进行记载。1.技术轴线;2.情感轴线;3.观念轴线;4.认知轴线;5.样式轴线;6.价值轴线;
1.技术轴线
技术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阶梯,作为技术方面的边缘技术—艺术而言,它既是对技术进步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具体运用,更是通过低技性、中技性以及高技性不同的技术状态去诠释艺术品的内涵。所以,作为史记必须记载艺术在其进化的过程之中具有值得记载的艺术形式。
 
2.情感轴线
作为艺术品的情节性是通过艺术品种符号的具体情感设计去传递情感的,那么在艺术史中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在艺术史上被记载?
首先,作为一件艺术品去反映人类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这些题材,当然可以进入艺术史。其次,作为艺术史更有必要记载艺术史中针对情感的解析和刻画的作品,例如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画中所有的人物神态迥异但个性鲜明。而在王韵创作的“发呆”系列作品,则让我们领略了情感的零状态。最后,能够在艺术史中留下的艺术品在情感的阐述方面还不许能够体现出语境效应的处理。也就是说在画中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符号和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协调关系。
 
3.观念轴线
观念就是思想,在艺术中,作为观念而言首先体现在个人的意识境界,其次是作为组织和集体方面的意识境界,而最高境界的则是通过艺术作品去反映整个社会思潮、社会风尚以及社会意识。
 
4.认知轴线;
认知就是人类对事物内涵和规律以及现象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在艺术品的认知方面也是如此。但是作为艺术史方面而言,要想在艺术史上被记载,作品中的某些符号则必须有着能够记载或反映人类科学进步的素材。通过这些符号体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程序。这些具体的表现又是以睿智、反智和常识状态来体现。
 
5.样式轴线
在艺术史领域中作为样式的记载有必要从表象形式,即乱象、异象和具象三个领域展开;同时在艺术品的形态手段方面有必要以元概念、多样性和多元化这三种状态去记载;当然作为表达的手段则要以再现、体现和表现这三种表达手法展开。
 
6.价值轴线
所谓无利不起早。也就是说在艺术品种同样体现着利益。作为艺术品而言,它的创作也体现着对利益的诉求和追逐。这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体现。那么在艺术品的价值方面又如何能够被记载历史上?作为人类而言,由于其天生是群居动物。在群居的状态之中,为了约束成员,必然要求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放弃一部分权力,唯此才能达到群居的人类这样的组织状态能够维持下去。问题在于,在群体之中的每一个成员因为私利,必然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博弈。这就是世俗所强调的为自由而战。在此基础上会不断的衍生出民主、民权、民生等诉求和博弈。所以,作为一件艺术品能否被记载史册,其表述的为权力而博弈的状态也是艺术史册所要载录的。
 
后记:
这样一来,是否会颠覆原来的艺术史撰写规则?如果与传统的艺术史撰写规则相同,则说明我的思考还是吻合艺术史撰写的标准。如果与传统的艺术史撰写不同,是我错了还是传统的撰写规则错了?
艺术史究竟应该如何撰写?
传统的格式是否科学?
朱青生之流的艺术史撰写格式是否科学?
这就请各位自己去思考了!!!
 
  编辑推荐
·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观念下的丢勒
·超越古今——齐白石的“草虫画”
·巴斯奎特:一位涂鸦艺术家的起落
·高居翰与中国画史研究散议
·抽象的寓意——从蒙德里安绘画谈
·节奏之美——读朱耷《仿北苑山水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汤哲明:徐悲鸿回顾和批判
贾方舟:谈油画家吴冠中
廖上飞:中国特色的艺术媒体
锦灰堆,工笔绘成中式“波普”
节奏之美——读朱耷《仿北苑山水
“玲珑塔艺术展:宋庄+云南青年
京津画派:独领风骚热半边
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纵览
艺术媒体发展脉络:2000年后网络
阿基莱:对无限的思念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