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最新活动

“新抽象”2013油画作品邀请展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3-03-07
展览城市:无锡
策展人 彭锋
展览时间:2013-03-10~2013-04-22
开幕时间:2013年3月10日10:00
展览地点:凤凰艺都美术馆
地  址:无锡市滨湖区金城湾公园凤凰岛
参展人员:周长江、李书安、张羽、李向明、李向阳、乔晓光、何建成、谭平、余友涵、梁铨、布日固德 丁乙、张浩、冯良鸿、孟禄丁、韩中人、李磊、党朝阳、徐若涛、何癸锐、陈若冰 周洋明 徐红明 马永强、唐楷之、雷虹、田卫、庄卫美、陈彧凡、王光乐、胡玲、侯勇、张雪瑞、李溪、唐承华、马路、刘刚、成勇
主办单位:凤凰艺都美术馆
承办单位:江苏凤凰艺都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流动艺术

  前言

  在创新的压力下,抽象绘画在今天似乎失去存在的理由。当然,失去存在理由的不只是抽象绘画。其他的绘画形式承受的压力,一点儿也不比抽象绘画小。艺术终结、绘画死亡之类的论调,在艺术界已成为老生常谈。然而,艺术并没有因此终结,绘画也没有因此死亡。就大的艺术概念而言,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设计领域,创新的压力似乎要小得多。在绘画被宣称死亡的同时,电影和设计正在蒸蒸日上,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由此可见,在美术领域,已经是时候抛弃艺术终结的论调了。

  尽管中国绘画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抽象因素。更有人认为,中国书法已经是成熟的抽象艺术。不过,如果我们采用符号学的方式来解释,就会发现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将中国书法等同于抽象绘画,从而掩盖对抽象绘画的特征的认识。但是,我强调将抽象绘画放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并不是要维持抽象绘画的“原真性”或“纯正性”(authenticity),相反是要为抽象艺术在中国(包括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兴起找到理由。

  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其速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家们担心全球化会造成文化的匀质化,但是我认为如果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话,至少是夸大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迁徙,造成了文化的繁荣。比如,像爵士、说唱之类的流行音乐,在非洲只是很有局限性的地方音乐,经过在美国的发展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更有活力的艺术形式;麦当劳和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在原发地美国只是众多快餐之一,进入中国之后即发展成为快餐的巨无霸;风水的原发地是中国,今天却在加利福尼亚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像这样的文化迁徙造成的文化繁荣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根据同样的道理,近年来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繁荣,原因之一可能正在于它是外来的产物。

  由于抽象艺术是外来的产物,它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风格,在中国都可以得到平等的对待。经过中国艺术家的创造性的转换,不同阶段和不同风格的抽象艺术都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新的面貌,成为新的抽象。维持抽象艺术的“道统”或者“纯正性”这种朝后看的本质主义态度,在今天这个全面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文化迁徙之所以会形成文化繁荣,原因之一就是有可能发生创造性的误读。这种创造性的误读,对于突破文化的自我局限尤为重要。

  在中国,我们既可以见到像100年前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一样创作的艺术家,也可以见到像50年前的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等一样创作的艺术家,还可以见到像今天仍然活跃在艺术界的极简主义大师和新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一样创作的艺术家。时代和风格的差异,在迁徙过程中已经抹平,剩下的是跟艺术有关的更为质朴的东西。中国艺术家之所以采用抽象的方式,更多的不是要在风格上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为质朴的表达,为了表达的个人性和自由性。抹去了时代和风格差异的西方抽象艺术,在中国由于与新的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的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差异。与在欧美的抽象艺术往往伴随着运动不同,中国的新抽象是在社会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抽象艺术的多样性,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混杂性的表现。与以往具有明显意识形态特征的各种运动不同,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没有运动的运动。在中国出现的各种样式的抽象,正是这场没有运动的运动的见证。

  (文:彭锋)

 

 
  编辑推荐
·2020第六届“包豪斯奖”国际设计
·七月,让我们在书店相遇:尼采书
·2016第十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
·梅林深处揽丹青——浙江画院采风
·今日艺术汇——女性艺术大展
·2013凯撒艺术新星——艺术院校大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北京启
·废掉的力量——艺术家群展
·吴门楚语——尚扬个展
·开门见山:第二届青年画家作品展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2》征集
“聚焦”岳雷油画作品展在桥舍画
重要的不是年代
文化品格与现代图像
李超雄《布达?佩思》油画展
《中国美术年鉴?2001-2010》征稿
创意中国·第六届全国设计艺术大
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
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奖·评奖通
“无双”杨素珊、陈竹君油画展在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