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对话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3-02-25

编者按:一个画家出身农民,倒没什么;但是一个农民,根植于农村,一生画农村,不得不令人佩服。看着一幅幅生动自然的田园风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他还传承了几近失传的八破图,其难度之大,匪夷所思。他就是农民画家孙志江。近日,文化中国独家专访了这位传奇人物,以下为采访实录--

\

 

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您的作品透着浓厚的田园气息。这和您的农民身份有很大关系吧?

孙志江:是的,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生我养我的地方,河北省宁晋县北侯庄,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田园风格的创作主要来自家乡。

文化中国:据我们了解,很多农民出身的画家其实根本不画农村题材的画,你为何对农民题材的画情有独钟?

孙志江:每个画家画什么题材,不仅在于什么出身,也在于自己本身所喜爱的题材。

就我本人而言,自正式学画至今已有三十年有余,在几十年的艺术探索期间,在选择题材问题上,也经过无数次改变,开始攻花鸟、临古代画册数十本,后又攻传统山水、现代山水、临古本、摹现代各名家范本。因未亲见真山真水只有几面,就逐渐放弃山水,后回攻花鸟兼人物,1990年为生计开始在北京琉璃厂卖画,涉及绘画题材越来多,那时画不贵却很好卖,比工资高几倍,后感觉不对头,你画的好,人画的更好,但都在仿名人字画,这样下去可能经济上去了,却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画家。怎样才能创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无意间我看到了自家院里刚收割的玉米,眼前一亮,这不是我想要的题材吗?这才是我最熟悉的,又何必去千里之遥观山看水、画牡丹呢?于是背上画夹走进了广阔而美丽的农田。

由此我开始着手创作,完成了一幅幅带着泥香味道的田园风情系列之一《田间小歇》、之二《秋味》、之三《丰收图》(此丰收图作品与国画大师孙其峰、方济众、赵松涛、宗万华同版面)在“今晚报”刊登,1997年至今此系列作品连续在《中国书画报》、天津《今晚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华北石油报》上刊登,也是带着亲切的情感对自己家乡美景的写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家乡的玉米、谷子、高梁、山药、辣椒、白菜、蝈蝈、蚂蚱等等,以及路边行人脚下不注意的野花尽收笔端。多年来我创作了大量的田园风情系列作品。

文化中国:您不仅是位画家,还精通篆刻,尤其是精于八破图。八破图对广大书画爱好者可能很陌生,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孙志江:我在篆刻方面说不上精通,只是学到了一些技能,平时自己用什么章,就自己刻几方,久而久之,自用章就多了起来,闲时我爱刻些章钮,如草虫、小动物之类的,有时朋友相求,就刻了几枚。

关于《八破图》,有的书画爱好者可能陌生,因此类作品传世极少。我简单介绍一下:八破图起初是古代书画文人雅士余兴而作,内容是一些陈旧的书画残片,破碎的书帖、有虫蛀的、有火烧的、带有灰尘痕迹等,又称锦灰堆、几旧、几破、吉破,吉也是集的意思,后称之为八破。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人们对数字字意有特殊的解释,数字“八”‘的含意是吉祥数,“八”的谐音为“发”,意为发财,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对“破”字理解为:破碎或残缺不全,意解为不破不立、碎碎平安,是岁岁平安的谐音。在我们河北及山东很多农村旧衣服、破被子、破布被农民撕破分给儿孙意为会给后人带来好运,并有“厚被”儿孙之意。

八破图源于元代,至清代开始发展到瓷器上,如茶壶、瓷板、鼻烟壶等,绘画内容包括古书帖、真草录篆及篆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瓦当、瓷器、玉器、铜器等,皆可入画,为文人雅士书画案前常见的破残物件物。

文化中国:据说八破图几近失传,且非常难画,你能描述一下难到什么程度,您是怎么学会并传承下来的?

孙志江:八破图几乎失传的原因,一是自古至今能画八破的人才甚少,能胜任此八破创作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有些人喜欢画此类作品,大多都是照猫画虎,很难画出神韵,并且费神费力,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只好弃之。并且八破图真迹一般人是见不到的,想学也找不到素材。二是难度太大,想胜任创作八破的画家得具备几个条件,能通诗文、晓历史、擅书法,尤其在绘画方面要求更加全面,包括工笔、写意,山水、人物、花鸟蝶,还有一些器具玩物等眼观之物都得能画,要有扎实的写生造形能力,透视功夫,色彩对比等等,反之作品便散乱无章,平平不可观。总之,画好八破图,必须无所不能才能做到。

我画八破图得益于恩师杨课耕先生。杨老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能。第一次见到八破,是我拜师的当天,即1984年5月底,在杨课耕老师家里,一进屋入我眼帘的是一幅中堂传统的山水画。我当时就呆住了,好大的气势!山势挺拔奇险之间云雾围绕、亭台楼阁置于平台之上,山脚下茅屋草舍,前有小桥流水,桥上双友拱手相礼,曲径之间童叟相携,无意之间抬手去摸画面,大惊,此画竟然是画在墙上的,挂画的钉子、画杆、画轴及绳子居然都是画在墙上的!我被老师的画技折服了,于是暗下决心努力学画,当个画家。

烧香磕头之后,我就正式拜师了。在跟随老师学画的四年里,30里的路,骑自行车来回风雨无阻,农活不忙时,我陪伴老师吃住在一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画艺也在快速长进。1988年春,我去了河北师大进修国画山水、花鸟,得到杨鉴民教授的指教,也体验了大学的生活,受益匪浅。同年8月,杨课耕老师病重,手术后恢复期间,杨老师忍着刀口巨痛一直为我补课,口传心授,这更使我为之感动,在这段时间里,我受益颇深,技艺上也有了很大进步。为后来打下坚实基础。

以后逐步尝试画八破图,并在创作中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也得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种种乐趣,并取得了新的发展。由以前八破作品画面的平散,大胆的增加了篇幅之间的穿插、色彩的对比及光影的质感效果,使作品章法错落有序,加以我的油画基础,并由前人所用的古绢与熟宣纸发展至我现在所创作的“八破”作品,全是用生宣纸绘制的。在用生宣纸创作当中,我遇到了更大的难度,但都一一克服了,这一改革使“八破”作品更古朴、典雅、大气,并增添了神韵。

文化中国:您的作品多见农村题材,田园风光,作为农民,您是怎么理解您笔下的田园风光的?

孙志江:因我是农民,也是画家,我深深懂得了做为农民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得到丰硕果实,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脚踩泥的感受,也为我喜画农村题材,笔抒田园风光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深知自己该怎样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农民心中所向往的丰收成果。我更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用我的心去抒写农民的心声,也是在描绘我自己的人生语言,我相信我一定会拿出最好最精彩的田园风情系列作品,将幅幅精彩,奉献给大家,奉献给社会,不但我们农民喜欢,也要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农村广阔田野的风采,她将带着情感、带着趣味,带着浓重的泥香味道展现在书画爱好者面前。下面是我创作田园风光作品的抒情句子:

题红高梁:老农难得有清闲,手编葫芦乐开颜。蝈蝈高歌鸣秋曲,笔舞丹青颂丰年。

题金秋之恋:自晓事物志为人,清香污浊分玉尘。富贵被众多垂羡,唯有家乡恋我魂。

题秋味:昨日为客赴东庄,爪菜堆积篱笆旁。草虫振翅扬春调,助我挥毫吟秋香。

题墨葡萄:不描红唇,何需染装。点点墨痕,滴滴留香。

题高梁、谷子、蝈蝈:红粮酒曲金满地,青衣歌技赤游天。

\

孙志江作品:田园风光

文化中国:从您的作品看,您即师承了中国传统,也融合了西画技法,您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孙志江:这个得感谢我第二个恩师--河北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谭宝泉老师。那是1995年,我去北京卖画,有幸遇到中国著名花鸟画家谭宝泉教授。经介绍,拜他为师。至今十几年过去了,谭老一直全力支持着我,无论绘画上还是理论上我得到了真正的正规教育。这对我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加上以前我有三四年的油画功底,但对油颜料及味道有时过敏,后就放弃了,终于派上用场了,我在摸索着再创新,逐渐有些眉目了。也和以前有了大的变化,又经谭老师多次引导指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用我国传统的中国画绘画颜料、宣纸、笔墨,加以独特的笔法表现手法,并以西方油画的一些色彩效果处理方法,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色墨对比线面相容的和谐现象,使作品有了我自己的面目。

文化中国:刚刚得知您正准备在北京做一个展览,大概什么时间?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办展?

孙志江:这个想法在几年前就有了,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次次错过了机会。这段时间很多画家都在办展,我也参加了很多活动。我明白这个道理,展览不管在哪里搞,就是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作品的好坏要让观众共同观赏,才是重要的。通过展览继续提高才是硬道理。个展时间应该在年后,还有一部分作品正在装裱中。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了解到党中央这次又加大力度对文化艺术的大力支持,尤其对农村文化还要大力扶持,使我精神倍增,决定放开手脚迎接新的未来。

文化中国:您会怎样理解规划自己未来的艺术之路?您准备做职业画家还是继续做农民画家?

孙志江: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画,我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中探索。这是我最喜欢的职业,不管道路有多少艰难,我都会用我最精的作品奉献予大家。职业画家与农民画家相对而言,职业两字只不过是专业、专职的意思,好多农民画家都愿把职业两字挂上,去掉了农民二字,那你的作品质量又怎样呢?身价就能提高吗?也可能吧!但我不那样认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画家,是人民的艺术家,为祖国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我不能与大师相比,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家,之前有很多人问我,甚至有媒体记者也提到同样的问题,建议我们一定要把“农民”二字去掉,有“农民”二字身份就会降低了,应改为“青年画家”或“职业画家”就会大大提高身价,我没同意。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出身的画家,我感觉很好,也很自豪。我相信谁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谁就会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同时我也感谢文化中国对我的大力支持,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使我能在文化中国网展示自己的技能。感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及全家人默默的奉献。谢谢多年来对我顶力支持的亲朋好友们,我一定不负众望,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心我的家人及朋友们。

孙志江简介:

孙志江,号翠竹居士,1967年生于河北省宁晋县北侯庄。自幼酷爱美术,1984年随辛集市画家杨课耕学国画;1988年在河北师大进修花鸟、山水画,得杨鉴民教授指教,1996年拜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教授谭宝泉先生为师。现为中国三峡画院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邢台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中国艺术顾问。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级展览比赛并入选、获奖或被收藏。传略及作品载入《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精品选》、《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书画家名人录》、《共和国足迹》、《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等。

孙志江专题:www.culcn.cn/zt/sunzhijiang/

\
孙志江作品:八破图

 
  编辑推荐
·孟禄丁:“元”是初始,动态是生
·徐冰:《地书》表达的是普天同文
·艺术史学家加布:如何理解非洲女
·高鹏:回归与未来
·李然: 箭与靶——超越媒介的差
·巫鸿:中国美术对人类美术史做出
·行访山水 追嗅墨香——访画家汤
·超越观念的界限——王智远访谈
·【TANC专访】与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王庆松:我的态度就是我的作品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谈话录:远
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
走近吴冠中---吴冠中访谈录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马丹专访:走向虚幻世界的背影
黄晓华:非赢利空间最缺乏政策法
冯斌访谈:从水墨出发
尚扬:艺术是我一生最聪明的选择
南溪、冀少峰、郑荔三人谈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