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中外聚焦

为什么“搜索”未来力量?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2-08-07

编者按:青年艺术家,这个越来越备受关注和宠爱的群体,大有被艺术各界同仁扶上马,送一程的趋势。近几个月便频繁传来各种大小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为青年艺术家策划的展览讯息。在狂澜般力推下的青年艺术家,似乎再也不用羞赧着面孔半露半藏地将艺术与金钱并论,自荐才华。在这个伯乐比千里马还多的年代,起码不用因怀才不遇而惆怅、惶恐。青年艺术家早些投入市场的检验,开阔眼界、反观自省是好事,但在成长阶段的种子选手能够分得清化肥、催化剂和DDT么?又是谁在助推中国未来艺术的发展前行?谁又能入得了谁的法眼?

  谁是未来力量?

  日渐增多的关乎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和推广计划,可以称为今年当代艺术界最为火热的一种形式,给予了青年艺术家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从各主办方对参展艺术家年龄的要求来看,大多是在1975年之后出生的一批新生力量。范围涵盖全国,甚至是囊括海外的一些国家,多以专业院校出身为主,创作媒介包括油画、雕塑、水墨、版画、影像、装置等艺术门类。评委班子主要以各大院校的教授、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以及相关艺术界泰斗级人物为主要核心。力图作为长期的项目品牌化发展,打造推进未来艺术发展和推广青年艺术家的稳固平台。

  然而前几年还不被看好的青年艺术家为什么现在变得炙手可热?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冯博一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这样分析道:“尤其在近几个月频繁有青年人的展览,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从市场角度来看,与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合作变得很难,要价很高,又有代理人、经纪人、画廊,往往借展或参加一个展览变得非常复杂,动辄作品的保险费就上千万,然而与青年艺术家合作要简单一些。另外最关键的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原先社会转型之初所特有的强调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红色经典文化资源以及现实处境所引发的一种当代艺术现状,在现在看来已经非常审美疲劳了,也有一种比较狭隘和简单化的表现和表达,所以可能更多的是寄望于年轻人了。”看来青年艺术家的出头之日已经是指日可待了,机遇向来眷顾有准备的人,那么机遇的制造者、未来力量的推动者和缔造者到底在哪?他们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对未来的艺术力量进行挖掘和推动?

  谁在发掘未来力量?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艺术界各方力量,在不遗余力瞄准青年艺术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思考,鼓励年轻人更好的在艺术上发展固然是好事,但项目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持久度是否过关?拥有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权力机构是否真正能起到负责任地对中国的艺术未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何避免迅速的进场与退场?

  青年艺术家需要学术上的肯定与市场中的检验,需要更加大而好的展示空间和平台,也需要持久的关注和推动。目前有几股明显的力量在艺术的重要聚集地轮番上阵:“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引爆!”2012 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汇报展、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还有8月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的《首届CAFAM未来展》也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

  艺术机构、高等学府、画廊、文化公司等各种艺术界力量都在行动。强大的资本力量和学术需求会导致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难免良莠不齐。在近几年画廊等相关艺术机构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大力推广上,我们看到了被催长的艺术明星,在尚未长成的柔弱基础上强行被定型和追捧,导致一部分艺术家由于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日常事物和对自身的不明确认知,导致对艺术本身的发展产生搁置、进入误区甚至后退。而想要成功的年轻人看到标杆以后,更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无我型跟风与模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原本成名的年轻艺术家也逐渐被市场冷淡下来,更毋庸谈那些随波者了。这里就暴露出来一个基本的问题,拥有参与和决定权的艺术相关机构对艺术态度的认真和负责程度。对于参展或者合作艺术家的选择标准,如何能够做到公平与公正,将艺术界的上驷之作脱颖而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择选出真正好的艺术家,进而对其进行适度的推广和包装,以达到引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的目标。权利是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也可以让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自己或他人的。

  当然也有一些非营利性机构在为当代艺术的未来而努力着。21世纪当代艺术促进会定期在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年轻艺术家的免费讲座,促进艺术与大众的交流。当问及为什么目前很多艺术机构都在抢占艺术资源,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资本,而促进会却在免费做事的时候,作为艺术总监的常旭阳谈道:“促进会是由一名藏家私人资助,他希望能在能力范围内为中国年轻当代艺术的发展做一些实事。只有更多的力量进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才会有未来。如何能够找准有效的点,长期对年轻艺术有推动作用,是我们目前对机构发展方向的规划之一。很多这样的机构和项目其实来得快,去得也快。其实频繁地有这种入场和退场的局面,对艺术生态来说不是好事。所以还是应该多多鼓励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长期坚定地推动这个行业是更可贵的。另外就是项目本身的质量,艺术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艺术生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高质量的项目,这些都是考验我们艺术工作人员是否用心做事的出发点。”

  未来力量是不是市场力量?

  文化部下发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品重要的交易中心。作为以推广艺术家为主的画廊在经过近几年的市场萧条之后,都积极地做出调整。那么青年艺术家是否一定就是画廊的首选?

  北京静艺画廊老板李熠是这样想的:“我们画廊一直以来都很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以及与他们的合作,展览方面一年之中我们至少有50%的展览是与青年艺术家合作的,画廊的经营来说很注重年轻艺术家的推广工作,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是做青年艺术家的画廊,我们从画廊的长期发展以及藏家的需求来说,是需要去发掘一些新的力量并与之共同成长,我们也很重视去关注一些国内外较成熟艺术家的动向,这个还是从画廊的经营方向来做整体考虑的。青年艺术家必定会成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力量,时代是往前走的,以后很多优秀的成功艺术家也是从这些青年艺术家成长而来,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目前很多一级市场的画廊已经将青年艺术家作为首选。但这也并不是说一级市场必须都选择青年艺术家,一级市场画廊也有不同的分类,主要还是根据一级市场经营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讨论。”

  作为与艺术家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级市场,在自身经营模式遇到瓶颈、与成功艺术家合作门槛太高的事实之上,渐渐将目光投到具有未来发展潜质的青年艺术家身上。但是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投资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应的回报,会是个持久战,所以画廊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上也渐趋谨慎。

  未经一级市场考验的艺术家和作品,虽然越过一级市场而在二级市场有所成绩,但是并不稳定。自从2011年开始,几次大型拍卖显出滑坡之势以后,二级市场对青年艺术家的热情逐渐退却继续让位于一线挖掘机,翘等好饭上桌。从拍卖公司为青年艺术设立专场到逐渐缩水直至取消,可以看出中国藏家理性而成熟的蜕变过程。

  不过很多年轻收藏家目前对于藏品的态度却是轻松的,偏重于喜欢就好,而不会过多考虑艺术品以后的升值空间,更不愿深究学术价值。所以某些拍卖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以消费路线取代收藏路线。但这只是一种策略,短期的利益往往影响艺术品整体的价值趋向,更会误导对艺术的认知。无论如何,艺术市场肩负着非常严肃的责任,也应该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所以对于今后两级市场该如何协作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如何能够更加健康的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nextpage}未来力量集体“试跳水”结果如何?

  参加过几次类似的展览活动之后,青年艺术家由被动的对此类活动乐此不疲地参加,到审慎地做出判断与考量,一种互相监督和互为选择的关系渐渐形成。也正因为生于20世纪7、80年代以后的青年艺术家有其独特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尤其引起艺术学术界的兴趣。对于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本体成就肯定的同时,更多考量的是一个紧随时代发展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自身全方位的素养。青年艺术家往往对当下发生的事件和现象特别敏感,思维活跃,言辞犀利,不受限制,有一种喷张而出的力量。而这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新鲜与刺激。

  我们不禁要问:在青年艺术家集体试水过后,有着怎样的实际效果?又得到了哪些实质性的帮助?

  曾被首届“新星星艺术节”和2011“青年领袖”新锐榜提名的青年艺术家李宝荀说道:“在参加的几次类似展览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虽然在当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物质利益收获,但是后续的关注率和作品交易额有所上升。但是现在很多类似展览的质量都不太高,年轻人虽然需要得到实质的帮助和鼓励,以确立继续走下去的自信和勇气,但是如果有太多商业因素的话,不但会影响展览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会影响艺术的纯粹性,对青年艺术家和大众都会有误导,凡事要掌握一个度。”从记者调查的青年艺术家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实有不少艺术家在参与其中过后,为拥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也确实得到了暂时的名利双收,但一致的反馈是对展览的学术性有所要求和期待。

  参加过“青年100”和“CYAP青年年艺术家推广计划”的海归艺术家黄静远也觉得:“相比之下,海外一些国家更加注重国家性质、资本性质以及知识分子各自的选择,相对分散、独立和纯粹一些。”然而在中国,知识分子已经鲜有人能在寂寞冷中安坐,谈学术研究不如谈谈具体的策展计划更兴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已经不再新鲜,但值得反思。有这样走马灯式的学者、知识分子策划的展览质量会怎样呢?

  李熠站在培养艺术家的画廊角度给予青年艺术家一些建议:“青年艺术家相对来说还是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他们既要思考创作,也需要作品有市场来支持创作与生存,我想这些展览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是好事,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励了他们的创作,对艺术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对于艺术家参加展览来说是应该恰到好处,艺术家需要更多面对自我静心创作,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展览,不要一味为了频繁的展览而影响了创作的质量和方向。”

  多次参加过此类活动的策展人冯博一说:“有一些活动还是比较注重商业利益,一般会关注平时不太活跃,不是特有名的,因为有商业性,所以他们要考虑到卖的问题,一些作品的报价会相对低一些,这样才能从中获得利润。”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之前被漠视的青年艺术家如今却被全球”搜索“一样。未来会怎样?对于青年艺术家资源的兴趣会长久么?过剩的艺术家选秀,会不会造成评委们的敷衍与搪塞了事?从各展览纷纷“撞车”的盛况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这些敏锐的艺术市场力量和专家学者依然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力荐青年力量。作为画廊老板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黄静远却说:“我觉得过几年就要开始选拔老年艺术家了,挖掘剩余价值,且支持关注人口老年化的国策。”这也不失为一种别致的推测。愿尚属不明确、待成熟的展览与推广计划,能够真正作为展览史而进入美术史,被推捧的青年艺术家也能够保持自身的发展前景,被美术史所记载。保持艺术的纯粹性与艺术市场的双赢发展,避免鱼龙混杂的盛世幻景。

  闹中取静,保持警醒!

 
  编辑推荐
·在春天里,再看一次梵高
·丹尼斯:与团队MaDenart的创新才
·中国私人美术馆自我造血仍难行
·比利时艺术家指责叶永青抄袭,叶
·当艺术介入乡村——中国乡村在地
·以蒂勃·柯瑟努斯为例,看匈牙利
·自由港——最大的无人参观的博物
·西安2017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引发
·空降八爪鱼:城市中的充气雕塑
·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为什么“搜索”未来力量?
毕加索:从“被蔑视”到“时代伟
九成艺术品裸奔 8亿多蛋糕无人敢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位艺术
范曾臭骂黄永玉:蝜蝂外传——为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
VOGUE五周年精粹展,盛大开幕
胡介鸣: 一分钟的一百年
法国艺术品“股市”以开张
宋庄艺术节:三火烧木 毁 还是三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