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评论综合

记安德烈?卡尔塔晓夫及其艺术风格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01


 

卡尔塔晓夫 白色女王 155.7×91.7cm 2008年


 

  绘画艺术作为连接中俄两国的纽带已有近70年历史。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绘画艺术特色的碰撞给两国艺术工作者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灵感,20世纪中期的俄罗斯美术教育方法对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代历史的漩涡席卷而来,带走了一些东西,也带来了一些东西。从政治观点、经济体制到意识形态都受到了冲击。风暴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艺术从列宾、谢洛夫到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带来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温情,深刻的人文情怀,以及对大地、人类、善良与美丽以及所有存在物的热爱。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后苏维埃艺术冲破了思想控制的堤坝,掀起了一场新潮流。现实主义的新浪潮为世界输送了一批璀璨新星。年轻的画家凭借其娴熟的技艺以及被打上深刻三观印迹的个人创作站在了世界的高峰。此处显露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超过二百五十年的传统,即从创立日至今一直对年轻学生报以近乎苛责的严厉要求,促使他们创作技艺的日臻完善及致攀上巅峰。


 

  毫无疑问,安德烈·卡尔塔晓夫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年轻画家在毕业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作品已经装饰了世界最好的博物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在国际竞赛中也收获颇丰。画册和教学参考书、大师班的笔记在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出版。


 

  事实上卡尔塔晓夫的优秀主要得益于其不寻常的创作经历。他的创作最初始于应用艺术学院的抽象主义(乌克兰,乌日哥罗德),在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形式艺术在深度上的不足。对于艺术的更高追求驱策他放弃了利沃夫美术学院的直升资格,毅然考入以忠于现实主义著称的(彼得堡)列宾美院深造学习。


 

  第一位写生画老师——最著名的俄罗斯画家尤里·卡留塔在卡尔塔晓夫的成长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众所周知,这位画家征服观众的不是他的勤奋与努力,而是大胆的着色与常人难以达到的精湛技艺。这些无疑为天资聪颖的卡尔塔晓夫打开了生命中的另一扇窗。他将学习到的自由写生的感受纳入了本能,使之以后的创作愈发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境。


 

  凭借对俄罗斯传统绘画的了解,能够在卡尔塔晓夫的作品中发现不少熟悉的东西:浓郁的氛围和透明的忧伤、历史的厚重与幻想的丰富。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的气质,一种带有卡尔塔晓夫自身气质的浪漫精神——深沉的、虔诚的、饱满的和专注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沉思和幻想,不仅体现在写实作品和抽象作品之中,也不仅体现在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象征主义作品之中,而且体现在充满抒情性和装饰性的作品之中。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安德烈·卡尔塔晓夫在初见的情节诗歌和深邃哲学的表达上也拥有绝无仅有的天赋。例如,他在画作《喷泉旁》中加入了特别的潜台词,白色的四个形式(白色连衣裙,冬日的花园,银白的头发和陈旧的大理石)对时间和永恒作出了智慧的比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梦》这个裸体系列中,卡尔塔晓夫旨在向观众展示出古代和现代文化之间建立起来的若有似无的桥梁。这些人体画中由始至终贯穿着悲剧边缘的美感。而画作《婚礼》和《希望之光》则向观众叙述了永恒的真理、信念、希望与爱。


 

  柔情绵绵的《初醒的公主》和《希望之光》中祈祷姑娘的虔诚专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女性心灵中全然不同的境界,宛如深情凝望尘世的精灵。可以说,安德烈·卡尔塔晓夫的作品是裹着火焰的冰,是宁静中燃烧的热情。


 

  从卡尔塔晓夫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当代俄罗斯画家面对艺术资源的自由主义心态,中国的奥运和5·12汶川大地震在画家笔下已转换成为新的表达方式,仿佛是画家充满热情的目光重塑了现实事件和现实人物。和崇尚愉快的中国画家很不相同,他们对于当代人生存处境和精神状况的深度体验,的确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通过安德烈·卡尔塔晓夫,中国观众望向西方,闭上眼睛,俄罗斯不再是一个旧梦。

 
  编辑推荐
·彭贵军:作为知识生产的学年展—
·周至禹: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的
·鲁虹: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商业化“弗里达”:被量产的反资
·基弗的绘画:图像与语义的裂隙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光韵美学的重构——论傅小明《彼
·随心所欲不逾矩——彭贵军书法艺
·“黔中山水画派”何以可能? —
·松井冬子:日本美貌与智慧并存的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浅谈欧洲古典大型历史绘画的艺术
这是玛丽-艾伦玛克吗?
智军:离开摄影看影像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
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
解读拍卖行的黑名单
孙彦初:我们沉迷在这里
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