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外美术网 > 学术学术批评

这个安招得好
信息来源:中外美术网 文章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25

 

文/徐家玲

 

去年当代艺术院成立的时候,我写了《“当代艺术”早就该被招安了》一文,时近一年,当代艺术院的院士们又以当代艺术院的名义“集体”在中国美术馆亮相,举办“建构之维”的展览,并被一些媒体说成是“交成绩单”。

 

事实上,这个成绩单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不能指望院士们在一年中彻底改头换面,让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认不出方力钧、岳敏君、罗院长,也不能指望他们能用一年的时间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作品,“为当代文化建设开创新的篇章”。或许倒是该期待,被招安一年的院士,我们能不能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体制的好处,去鼓舞那些“渴望被招安”的当代艺术家。

 

但我要说的是,这个安招得好,因为当代艺术院的成立确实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当代艺术”,至少,这些被市场、国际艺术界同时又被体制“认可”的当代艺术院院士就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水准、成就和样式,为那些一再追问“什么是当代艺术”的人提供了答案。“建构之维”也好,当代艺术院本身也好,它恰恰告诉人们的正是于此,院士们就是当代艺术家,院士们的作品就是“当代艺术”,他们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从贫民摇身大款,从被逐到接受封赏,当代艺术院所诠释的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史。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史我不感兴趣,于是就此切入正题。正如上述所言,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和“建构之维”这个展览,恰好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的“当代艺术”,这不是正名,而是一种利用。我原来在另一篇文章中大概说过,只有“当代艺术”不再先锋、前卫,对体制的利益不构成“威胁”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被“认可”,就像我们今年看到徐冰本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从尖锐到迎合,改变自己对《凤凰》的阐释。那么,院士作品之外的“当代艺术”自然是不被承认的,尽管有可能他们的作品更“当代”。所以当代艺术院就是一把体制权利的标尺,意在向人们宣布“什么是当代艺术”,它所需要的正是不构成“威胁”,并能成为其“伟大、光荣、正确”形象维护的工具。反之,当代艺术院也告诉我们不能维护“伟大、光荣、正确”的“当代艺术”不是“当代艺术”,至少是不被“国家”“认可”的“当代艺术”。

 

因此,“当代艺术”这个安招得好。一是我们弄清了什么是现在“伟大、光荣、正确”的“当代艺术”,这样我们也就容易分辨哪些是不和谐的“当代艺术”。二是,当代艺术院试图以“院士”和院士们的作品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艺术”,这恰恰说明“当代艺术”已经濒临过气或者死掉。只有死掉、毫无生气,缺少发生可能、生长周期完成的事物我们才能概括出它是什么,然后盖棺定论,树碑立传,而往往有持续创造力,处于生长状态、有着诸多可能性的事物,我们并不能将其掌握,所以要做的往往是去甄别它不是什么。已经是“当代艺术”的艺术作品,频繁以“当代艺术”的名义展览、出版、研究,就正说明“当代艺术”的概念已经建立起来并被完成。新的艺术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断言,新的艺术必将以杀死目前的“当代艺术”思维方式为开端。

 

无价值突破的符号化有时不只是表现为一种图式,同样创作思维也可能符号化。我们讨论今天的艺术生态的时候张口闭口就谈“当代艺术”,那么这是不是思维的符号化呢?我们能不能跳出“当代艺术”的思维来思考艺术,如果可以,我相信这样创造出来的新艺术将比所谓的“当代艺术”更“当代”。所以“当代艺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你的作品中有没有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在与社会、时代、历史、时间等等重大永恒命题的际遇中表现出如此不同的自我,用艺术独特的力量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我”,这才够“当代”。或者,这不是当代,这仅仅是自我,是一个生命意识到自己,渺小与永恒,这种力量对一个人的存在和他所处的时代做了应有的辩护。

 

“当代艺术”注定不可能存活在体制中。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发表在网上的言论会被轻易删除,甚至发言权被剥夺。出版被极其严格的政治审查,集体意志,“国家”的意志时时凌驾于人权之上。异议分子会因为争取民主的权利被冠以“煽动******罪”投入大狱。放眼四处,我们看到的是法律缺失,社会不公,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现行体制的破落。所以,“当代艺术”进入这样的体制,不但得不到推动,相反会被扼杀生机,失去锐度、失去文化道德、失去真诚、失去创造力,有的,就剩下交易。然而,没有文化先锋意义的“当代艺术”、腐朽的“当代艺术”确实很适合被招安,适合与破落的体制为伍,去搞体制建设,在体制内部“开创新的篇章”,同样这也让那些仍旧保持先锋创造、在野艺术家的坚守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

 

“当代艺术”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符号,因为艺术重要的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独立的品质,执着于自我的追求,不因一个“院士”的头衔而被廉价收买,而是承载文化道德,直面现实,因此,今天有价值的艺术,它只能在民间,在精神流亡与灵魂探求的路途。接下来,当代艺术院的院士们,他们的作品会一年一年的联展、巡展,然后开研讨会、出版、树立学术丰碑,招募新的院士,显然是要被体制搞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样板戏”,就此思路创作的“当代艺术”,正是民族特色,正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

 
  编辑推荐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
·Jackson Arn:我们谈论艺术的方
·秦兆凯:当代艺术的困惑
·策划人的学术性:高名潞与栗宪庭
·彭贵军: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
·一种介入式关系的疼痛 ——谈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艺术
·该亚重临:从“大写”的科学与艺
·谁在挑战前卫叙事的陈腔滥调?毕
·陈胜祥抽象绘画——震撼人心的东
  精选图片
  信息排行
什么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史的基础
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
江梅:吴冠中艺术的精神资源
中国画廊没能力代理艺术家?
文化的交叉点:论吴冠中的艺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鲁虹的当代艺
缺乏超越性的十年:新世纪十年来
念珠和笔触
双眸凝视的《天问》――与王劲松
关于我们    |   美术家百科入驻    |   联系我们(总部)    |   版权及申明

版权所有©2010-2022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丨中外美术研究院最佳分辨率 1024x768   
Copyright©2010-2022 WWW.CCAAB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2024382号-1